第十五章小草探亲
由于靳家军男女兵团前来讨伐,关玉草一直拖到大年初十才回娘家。也正是这一次探亲,才使她的丈夫李喜松成了漏网之鱼。
自从关玉草出嫁之后,她回娘家的次数是很有限的。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如同泼出去的水。农家人养了个闺女,在观念上来说也就是多了一门亲戚而已。何况,关玉草早就没了娘,又和兄弟媳妇不是太亲的。一般情况下,她一年也就是回去两次。一次是清明节去给娘上坟,一次是春节期间给老父亲拜年。而且,每次回娘家也大都是一个人,即使是带孩子也只是带一个。可这一次回娘家,却把三个孩子和丈夫都带上了。这当然有和支书家闹矛盾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她和大哥关玉商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
她在县医院陪二弟弟关玉民住院期间,关玉商也去了。他见妹妹大雪天的,又是在年关时节从那么远的地方起来侍候弟弟关玉民,心里很是感动。当听了妹妹在村上受了支书家的欺侮后,心里更是觉得很过意不去。当时,他就向妹妹发出友好的邀请,让妹妹今年过年回娘家时一定要把妹夫和孩子都带去。
关玉商之所以有了这样的和善态度,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自从生产队解体之后,关玉商除了种好责任田之外,又做起了杀猪的生意。不几年功夫就发了起来,成了村子里为数不多的万元户。他不仅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而且还划了很大的一块地基盖起了新房。家里啥都不缺,就是缺孩子。他的媳妇翠花不知什么原因,就是坐不上胎。看了那么多名医名院,吃了那么多中药西药,就是出现不了奇迹。最后,只好找村里的明眼人给算了算。所谓明眼人,就是村里的神婆婆。朵垛大娘早就死了,她的兄弟媳妇豆秧婶婶接了她的班。那豆秧婶婶闭着眼睛掐算了半天,叹了一口气,啥也不说。关玉商说了好几毛驴车的好话,豆秧婶婶才总算说了一句。说:“说了你也别生气。你是不缺钱,可是缺德啊!”说完以后,无论再怎么样问,也不再开口了。
这话自然会传到玉商的媳妇翠花的耳朵里,她听了便再也吃不好,睡不香了。想一想自己在娘家的时候,又想一想来到婆婆家后的作为,她感到心惊肉跳。由于心灵深处受到了震动,在行为上便也就再不能像从前那样。她不仅对公爹孝顺了,性格也变得软绵起来。而她越是这样,丈夫关玉商就变得一天比一天猖狂起来。她在家里的地位,和丈夫关玉商来了一个大调过儿。过去她是娘娘,丈夫是太监;而如今,丈夫是皇上,而她则成了一介下等的宫女。
那一天下午,听说妹妹来了,便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跑出来迎接。一见到妹妹的孩子青苗、青竹和青菜,便亲得像啥似的,摸一摸这个的头,又亲一亲那个的脸。当三个孩子给她磕了头后,她还分别给了三个孩子不少的压岁钱。
看到嫂嫂这样,把关玉草惊得不轻。这个刁蛮的媳妇咋就变得这么好了呢?当她看到给了孩子们那么多的压岁钱后,便一边说着太多了太多了,一边阻止孩子们接受。于是,玉商的媳妇便不高兴了,一副很生气的样子,说:“看你这人,咋能这样儿呢?我这当妗子的,给孩子们个钱还不应该吗?”说着,便掉下眼泪来。
关玉草见了,便一时慌了,不知如何是好。赶快劝道:“这是咋啦?快别哭了,大年下的。”
关玉商在一旁看了,说:“让她哭吧,让她哭过痛快。她有一肚子的话一直想给你说说呢。”
“那好啊,我也正好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要和嫂嫂说说呢。”玉草说着,拉起关玉商媳妇的手便走。“走,咱一边做饭一边说。”
关玉商的老父亲看到这些,咧着没了牙的嘴笑了。说:“这就好了,这就好了。好了好了,好就是了,了就是好!”
三个孩子围着姥爷,让他讲捉猴的故事。于是,当姥爷的便现编现卖起来。好在,毕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经多识广,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咱这大山里的树啊,多的呢。树多了,各种各样的野物就多。就在对面的那座山上,就住着一大群猴子。一个猴王,还有三个猴娘。它们有三十多个孩子,在山林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一到冬天大雪封山以后,山里便没有什么可吃了。于是,三个猴娘就带着它们的孩子来到村子里找吃的。村上的人心地都很善良,也都喜欢这些猴子,便拿出东西来给猴子们吃。它们吃饱了就再回到山里去,临走的时候,还要带上一些回去孝敬猴王。突然有一年,山里的猴群中出了一个坏猴子,它不仅糟蹋农民的庄稼,还要偷走女人们凉在外边的衣服。有时候碰到小孩子,还要把小孩子们手中的食物抢走。村里的人很生气,便上山告了猴王。猴王说,那个猴子是猴群中的败类,猴国已经把它开除了,任凭村上的人逮住发落。于是,村上的人便开始捕捉那只猴子。可是,那只猴子特别狡猾,无论怎样都无法逮住。于是,村长便贴出了一道榜,说谁要是逮住了那只猴子就奖赏谁一块银元。没有过几天,这只坏猴子呀,就被一个聪明的小孩子逮住了。而且,这个小孩子根本就没有动手。你们猜一猜,这个孩子是用什么办法把这只猴子逮住的?谁要是猜对了,我也奖励谁一块钱。”
就在孩子们听姥爷讲猴的时候,关玉商和他的妹夫李喜松也正聊得火热。原先,他们是很少见面的,一是因为关玉商和关玉草不亲,二是听说这个妹夫也不咋的,所以几乎就没有往来。这一回不同了,一是关玉商极想改善和妹妹的关系,二来和这个个头不太高的家伙聊了一会儿,到也发现这个妹夫也有一些可爱之处。此时,李喜松正在向妻哥卖弄他和村支书过招的事儿。
“别看村支书靳云常不出面,可坏主意都是他出的。他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别人谁都不敢吭,可我却不买他的账。该出的咱一分都不少给,不该出的我是一根驴毛都不拔。腊月二十八那一天,他们又来收什么村干部补贴哩,我才不尿他们哩,硬是一分钱都不给。他们家里的几个弟兄,还有村支书的狗腿子们,便仗势欺人,前来兴师问罪。不但断了电,还动手打人。大军压境啊,可我气定神闲,稳坐城楼。有敌来之,就坚决打之。怕啥?结果我也没有吃亏。倒是他们自己把自己人砍伤了。打架那种事儿,除了靠勇敢,更重要的是智谋,得用巧劲儿。我一看那刀明晃晃地劈过来了,就觉得有一股凉嗖嗖的寒风袭来,暗叫大事不好。那哪是刀啊,那是夺命的剑,雪亮雪亮的,吹毛立断,削铁如泥啊!当那刀劈过来时,就像闪电一样,刺的人眼睁都要不开。从空气中划过时,还带着响声,丝丝的,啾啾的,往你的耳朵眼儿里钻。可是,我不怕。在那种情况下,我的那机灵劲儿,利索劲儿,简直没法形容。也就是眨半下眼的功夫吧,我就从那刀前边躲开了。在躲过那飞刀的同时,我还把被我压在身下的靳云豆提了起来,把他的脑袋放在了那刀口上。当然,那是要有技术的,既要让刀砍着他,又不能要了那贼人的命。毕竟是一个村子里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再说,他就是犯了死罪,也轮不着咱处置啊,不是还有咱人民政府嘛。咱一个小小老百姓,无权剥夺他人的性命。你说是不是?结果咋样,那刀滋的一声便从那靳云豆的头上砍了一道口子。而这一切,也就是发生在手表的秒针跳动半格那么短的时间。可笑的是,那砍了他哥哥的老四靳云果,就是人们都叫他鸡屎的,还在那里傻乎乎地发愣呢?那鸡屎肯定在想:哎,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明明砍的是那李喜松,咋俺二哥的头上却流血了呢?”
李喜松的这一顿胡吹,把关玉商吹得是五迷三道的。当李喜松说到这里时,他便赶紧敬烟。他敬的烟是石林牌子。这种牌子的烟在农村人看来,可是高档次的。由于太激动,那火柴划了好几下才划着。
那边,孩子们还在猜那个小孩是怎么样逮住猴子的。可他们猜来猜去,谁也没有猜出来是用什么办法把那只猴子逮住的。于是,便嚷嚷着要姥爷说出来,并且都表示不要奖赏了。
纠缠的姥爷不办法,便就继续讲下去。
“其实啊,也是很简单的事儿。因为那猴子有个特性,就是好学人,见人咋的,它也跟着学。那小孩就做了一个箱子,里边放了一些核桃。他进了山野,当着那个猴子的面,从箱子里取出核桃来敲着吃。吃了几个便把箱子锁上走了。回到村子里,便去找村长要奖赏。说:去捡猴吧,我已经把它逮住了。村长不信,领着人到山里一看,那猴子果然在箱子边正发呆哩。那猴子见这么多人拿着棍子来了,便泪汪汪地哀求说:求求你们放了我吧,我再也不糟蹋庄稼了。你们再猜,那猴子为什么呆在箱子边跑不了呢?谁要是能说出道理来,我还是要奖赏呢。”
于是,青竹和青菜两个男孩子又叽叽喳喳的猜起来。而青苗则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升迁法则》独家发布于 时代中文网,本站提供《升迁法则》最新章节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