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东方玄幻 > 牧童与山魈 > 章节目录 > 第八章  神童杨桑

第八章  神童杨桑

书名:牧童与山魈 作者:卜字家 更新时间:2016-07-20 05:00 字数:5873

    第八章神童杨桑

    一

    杨桑现在不仅是乌莫尼溪书院最出色的学生,而且在全城都出了名,大家都知道书院里有一个名叫杨桑的神童。

    直接教授杨桑的毋先生甚是欣慰,科考场上屡屡失败的毋先生,现在把自己平生的志愿都寄托在了杨桑身上。杨桑的神奇在于他惊人的勤奋、惊人的记忆力和惊人的理解力,一年多的时间,他从书院里最低级的蒙课生,直升到童生的顶端,让书院里所有的人仰视。作为教书先生,得遇这样方方面面都超群的学生,毋先生觉得此生无憾了,同时也深感惭愧,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竞抵不过这个山野牧童一个春秋的驰骋,真是造化之功,人力难为啊。

    但杨桑在全城的知名,要归功于宫少爷。自从宫少爷决心要解开杨桑身上的神秘面纱,他就千方百计跟杨桑套近乎,并常常把杨桑邀到自己府上去玩。虽然杨桑出类拔萃的学业,让他嫉恨,让他时时刻刻都想掐死杨桑。但宫少爷是聪明的,他知道现在不是时候,包括那个让他垂延三尺的舒红,他的行动也是小心翼翼的,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露出什么马脚。

    宫府是贵胄之家,书香门第,往来人等都是本城的达官鸿儒。一次,府上一位老爷过生日,杨桑也被宫少爷拉去赴宴。宴席上,客人对坐在宫少爷身边的陌生少年,都投来好奇的目光。宫少爷觉的这是一个拉拢杨桑、显示他们亲密关系的绝好机会,因此他站起来,向在坐的众多贵宾大声介绍道:

    “这位是我的同窗好友杨桑,他可是我们乌莫尼溪书院的神童、未来的状元呢!”

    杨桑被宫少爷说的很不好意思,狠狠拽了宫少爷一下。宫少爷坐下来,搂着他的脖子调笑道,“敬你一杯,我未来的状元郎。”

    这时候,一位老先生走到他们跟前,看着杨桑对宫少爷说,“少爷,这位小阿哥既是神童,又是未来的状元,何不请他即席赋诗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见识见识啊?”然后回头大声问众宾客道,“各位,请这位神童赋诗一首如何!”众宾客鼓掌叫好,试目以待。

    杨桑慌了,低了头坐着不敢动。宫少爷料想到会有这样的插曲,他意欲要杨桑当众出丑,什么狗屁神童,凭你杨桑肚子里那几滴墨水,不在这群饱学而又挑剔的大儒面前丢人献眼才怪呢。因此,他不由分说,一把拉起杨桑,让杨桑站在众目睽睽之下。

    杨桑没有退路,只好硬着头皮请老先生出题。老先生说,“好,今晚宫府老爷生日,我等有幸蒙邀赴宴,就以‘宫府夜宴’为题,作一首七言绝句吧,不过诗中不许出现‘宫’‘宴’两个字,听清楚了?”

    杨桑点点头,略一思忖,便吟诵道:

    凌烟阁上书生愧,

    清帝千叟故人随。

    尧风古韵知何处?

    夜露庭花今醉归。

    杨桑吟罢,满堂寂静无声,继而便是贯耳的掌声了。老先生拱手道:

    “真是英雄自古出少年啊,好诗,好诗!一二两句,用典贴切典雅,自谦得体,扬人而不谀;后两句比兴抒怀,甚得今夜此情此景,‘夜露庭花今醉归’,把今夜之宴写活了。佩服,佩服,不愧神童之誉啊!”

    老先生一番评点,又引来阵阵掌声,却把杨桑说的面红耳赤,缩在自己的坐位上,浑身的不自在。宫少爷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二

    这天下午,杨桑正在上课,书院方教谕匆匆走进来,附着毋先生耳边说了句什么,毋先生望着杨桑笑笑,宣布道,下午的课就此结束。难得有这样提前放学的机会,杨桑的那些同窗们,欢呼雀跃的涌出课室。

    杨桑收拾好笔墨纸砚,也想到场地上去舒口气,却被毋先生叫住。毋先生走到他跟前,抚摸着他的头笑道:

    “杨桑,你现在可真成了名人了,连知府大人都想会会你呢!”

    “知府大人为何要见我呢,毋先生?”杨桑说着就站了起来。

    “自然是你的《宫府夜宴》,还有你的神童大名啊,惺惺相惜嘛。”毋先生欣慰、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知府大人可是一位长胡子的老头?”杨桑不安的问道。

    “是啊,知府大人年纪是大了些。不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位老头,他不仅是当朝进士出身,也是当下文坛领袖级人物,要想得到他的赏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杨桑,你要好好把握啊!”看的出来,毋先生对知府大人充满了敬仰。

    可杨桑一听,心里炸锅了。他刚进城的时候,被当作妖怪捉了去,把他锁进铁笼子、扔到地牢里去的,不就是那个老头子吗?要是被他认出来,可如何是好?因此,杨桑回答道,“对不起毋先生,我不去。”

    “你不去?”毋先生惊诧了,“杨桑,知府大人可是本城最有学问的大儒,并且省城、京城里的大官,都有他的同窗好友,徒子徒孙,结识他,对你即将面临的科考,以及今后的仕途道路,都有莫大的补益啊,你怎可失此良机?”

    “毋先生,您的良苦用心杨桑知道,但我真的不能去,请您原谅!”杨桑口气坚决,眼神恳求地望着毋先生说道。

    “为什么杨桑,你对自己没有信心?”毋先生疑惑地看着杨桑,有点不悦了,“而且你不去是不成的,刚才方教谕说了,知府大人今晚专为你设宴,要方教谕和我作陪,你不去,让为师如何交差?你赶紧回去换一身体面衣裳,我们一回儿就走。”

    面对恩师不容商量的命令,杨桑服从了,他对毋先生鞠了一躬,“我跟您去,先生。”然后默默离开,回住处换衣服去了。

    毋先生只以为杨桑怯场,见他终于答应,便满意的回家去准备自己的行头。

    三

    杨桑跟着方教谕和毋先生,刚上了知府大人派来的马车,方教谕就无不自嘲的笑道,“杨桑,本教谕和毋先生可是沾了你的光啊,知府大人的座驾布衣士人轻易坐得!”

    毋先生接着认真说道,“杨桑,知府大人如此隆重、如此礼贤下士,看来是把本城的荣耀寄托在你身上了,你任重道远啊!”

    马车飞快的向府衙驶去,杨桑心里却毫无着落,不过他已经横下一条心,祸福随他去吧,他现在只求不教毋先生为难,只求对得起肖一他们。但他内心仍然是有些苦涩的,一种无法诉说的苦涩。就是情深恩重的毋先生,他也不能道出他的由来与经历,否则不仅是对自己誓言的亵渎,更是对肖一他们的背叛!他杨桑为了肖一,为了毋先生,宁可赴汤蹈火,也不愿让肖一遭天遣,让毋先生为难。而且书也读了,进城的目的也得到了,大不了被老头子捉了去关地牢,再作一回妖怪吧,功名利禄本来就不是他所想的,不过是书院和毋先生送给他的附带礼物罢了。

    方教谕和毋先生在车上还交代了一些礼仪礼节上的事,杨桑想着自己的心事,虽频频点头,却全然不知他们说了些什么。

    知府大人之所以要接见并宴请杨桑,是因为宫老太爷的举荐,那天宫老太爷身上有恙,知府前去探望问安。宫老太爷说,“老朽想请大人看一首诗,大人可赏脸?”

    知府忙道,“老太爷的大作,下官一向是求之不得的啊!”宫老太爷的大公子在京城里是六部阁老,也是知府的同科进士,因此知府在老太爷面前只能称下官。

    宫老太爷摇摇头道,“这回不是老朽的拙作。”说着就把《宫府夜宴》递到知府手上。知府吟诵再三,并不觉的有什么特别之处,一首应景之作而已,但他不知此诗的来历,作者是谁,因此也就不敢擅加评断。宫老太爷见知府只吟哦而不发表见解,便笑道:

    “此诗自然难比大家。可大人知道吗,写此诗的人可了不的,小小少年,就学开蒙才一年多,四书五经、两汉文章、唐诗宋词,乃至二十四史,无不滚瓜烂熟呢。”

    让宫老太爷这么一说,知府大人肃然起敬了,忙问此少年是谁,现在何处?宫老太爷说,他叫杨桑,就在老朽的乌莫尼溪书院。

    知府大人一回府衙,立马下达了招见杨桑的口谕,一来是出于好奇,二来对宫府也有交代,虽然宫老太爷没有明说,指不定这杨桑是宫府的什么亲戚哩。

    知府大人哪里知道宫老太爷举荐杨桑的隐衷呢?因此,他很得意于自己的破格安排,既为自己赢得唯才是重、礼贤下士的美名,又巧妙的恭维了宫府一回,这都是为官之资本啊。

    一

    杨桑现在不仅是乌莫尼溪书院最出色的学生,而且在全城都出了名,大家都知道书院里有一个名叫杨桑的神童。

    直接教授杨桑的毋先生甚是欣慰,科考场上屡屡失败的毋先生,现在把自己平生的志愿都寄托在了杨桑身上。杨桑的神奇在于他惊人的勤奋、惊人的记忆力和惊人的理解力,一年多的时间,他从书院里最低级的蒙课生,直升到童生的顶端,让书院里所有的人仰视。作为教书先生,得遇这样方方面面都超群的学生,毋先生觉得此生无憾了,同时也深感惭愧,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竞抵不过这个山野牧童一个春秋的驰骋,真是造化之功,人力难为啊。

    但杨桑在全城的知名,要归功于宫少爷。自从宫少爷决心要解开杨桑身上的神秘面纱,他就千方百计跟杨桑套近乎,并常常把杨桑邀到自己府上去玩。虽然杨桑出类拔萃的学业,让他嫉恨,让他时时刻刻都想掐死杨桑。但宫少爷是聪明的,他知道现在不是时候,包括那个让他垂延三尺的舒红,他的行动也是小心翼翼的,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露出什么马脚。

    宫府是贵胄之家,书香门第,往来人等都是本城的达官鸿儒。一次,府上一位老爷过生日,杨桑也被宫少爷拉去赴宴。宴席上,客人对坐在宫少爷身边的陌生少年,都投来好奇的目光。宫少爷觉的这是一个拉拢杨桑、显示他们亲密关系的绝好机会,因此他站起来,向在坐的众多贵宾大声介绍道:

    “这位是我的同窗好友杨桑,他可是我们乌莫尼溪书院的神童、未来的状元呢!”

    杨桑被宫少爷说的很不好意思,狠狠拽了宫少爷一下。宫少爷坐下来,搂着他的脖子调笑道,“敬你一杯,我未来的状元郎。”

    这时候,一位老先生走到他们跟前,看着杨桑对宫少爷说,“少爷,这位小阿哥既是神童,又是未来的状元,何不请他即席赋诗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见识见识啊?”然后回头大声问众宾客道,“各位,请这位神童赋诗一首如何!”众宾客鼓掌叫好,试目以待。

    杨桑慌了,低了头坐着不敢动。宫少爷料想到会有这样的插曲,他意欲要杨桑当众出丑,什么狗屁神童,凭你杨桑肚子里那几滴墨水,不在这群饱学而又挑剔的大儒面前丢人献眼才怪呢。因此,他不由分说,一把拉起杨桑,让杨桑站在众目睽睽之下。

    杨桑没有退路,只好硬着头皮请老先生出题。老先生说,“好,今晚宫府老爷生日,我等有幸蒙邀赴宴,就以‘宫府夜宴’为题,作一首七言绝句吧,不过诗中不许出现‘宫’‘宴’两个字,听清楚了?”

    杨桑点点头,略一思忖,便吟诵道:

    凌烟阁上书生愧,

    清帝千叟故人随。

    尧风古韵知何处?

    夜露庭花今醉归。

    杨桑吟罢,满堂寂静无声,继而便是贯耳的掌声了。老先生拱手道:

    “真是英雄自古出少年啊,好诗,好诗!一二两句,用典贴切典雅,自谦得体,扬人而不谀;后两句比兴抒怀,甚得今夜此情此景,‘夜露庭花今醉归’,把今夜之宴写活了。佩服,佩服,不愧神童之誉啊!”

    老先生一番评点,又引来阵阵掌声,却把杨桑说的面红耳赤,缩在自己的坐位上,浑身的不自在。宫少爷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二

    这天下午,杨桑正在上课,书院方教谕匆匆走进来,附着毋先生耳边说了句什么,毋先生望着杨桑笑笑,宣布道,下午的课就此结束。难得有这样提前放学的机会,杨桑的那些同窗们,欢呼雀跃的涌出课室。

    杨桑收拾好笔墨纸砚,也想到场地上去舒口气,却被毋先生叫住。毋先生走到他跟前,抚摸着他的头笑道:

    “杨桑,你现在可真成了名人了,连知府大人都想会会你呢!”

    “知府大人为何要见我呢,毋先生?”杨桑说着就站了起来。

    “自然是你的《宫府夜宴》,还有你的神童大名啊,惺惺相惜嘛。”毋先生欣慰、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知府大人可是一位长胡子的老头?”杨桑不安的问道。

    “是啊,知府大人年纪是大了些。不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位老头,他不仅是当朝进士出身,也是当下文坛领袖级人物,要想得到他的赏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杨桑,你要好好把握啊!”看的出来,毋先生对知府大人充满了敬仰。

    可杨桑一听,心里炸锅了。他刚进城的时候,被当作妖怪捉了去,把他锁进铁笼子、扔到地牢里去的,不就是那个老头子吗?要是被他认出来,可如何是好?因此,杨桑回答道,“对不起毋先生,我不去。”

    “你不去?”毋先生惊诧了,“杨桑,知府大人可是本城最有学问的大儒,并且省城、京城里的大官,都有他的同窗好友,徒子徒孙,结识他,对你即将面临的科考,以及今后的仕途道路,都有莫大的补益啊,你怎可失此良机?”

    “毋先生,您的良苦用心杨桑知道,但我真的不能去,请您原谅!”杨桑口气坚决,眼神恳求地望着毋先生说道。

    “为什么杨桑,你对自己没有信心?”毋先生疑惑地看着杨桑,有点不悦了,“而且你不去是不成的,刚才方教谕说了,知府大人今晚专为你设宴,要方教谕和我作陪,你不去,让为师如何交差?你赶紧回去换一身体面衣裳,我们一回儿就走。”

    面对恩师不容商量的命令,杨桑服从了,他对毋先生鞠了一躬,“我跟您去,先生。”然后默默离开,回住处换衣服去了。

    毋先生只以为杨桑怯场,见他终于答应,便满意的回家去准备自己的行头。

    三

    杨桑跟着方教谕和毋先生,刚上了知府大人派来的马车,方教谕就无不自嘲的笑道,“杨桑,本教谕和毋先生可是沾了你的光啊,知府大人的座驾布衣士人轻易坐得!”

    毋先生接着认真说道,“杨桑,知府大人如此隆重、如此礼贤下士,看来是把本城的荣耀寄托在你身上了,你任重道远啊!”

    马车飞快的向府衙驶去,杨桑心里却毫无着落,不过他已经横下一条心,祸福随他去吧,他现在只求不教毋先生为难,只求对得起肖一他们。但他内心仍然是有些苦涩的,一种无法诉说的苦涩。就是情深恩重的毋先生,他也不能道出他的由来与经历,否则不仅是对自己誓言的亵渎,更是对肖一他们的背叛!他杨桑为了肖一,为了毋先生,宁可赴汤蹈火,也不愿让肖一遭天遣,让毋先生为难。而且书也读了,进城的目的也得到了,大不了被老头子捉了去关地牢,再作一回妖怪吧,功名利禄本来就不是他所想的,不过是书院和毋先生送给他的附带礼物罢了。

    方教谕和毋先生在车上还交代了一些礼仪礼节上的事,杨桑想着自己的心事,虽频频点头,却全然不知他们说了些什么。

    知府大人之所以要接见并宴请杨桑,是因为宫老太爷的举荐,那天宫老太爷身上有恙,知府前去探望问安。宫老太爷说,“老朽想请大人看一首诗,大人可赏脸?”

    知府忙道,“老太爷的大作,下官一向是求之不得的啊!”宫老太爷的大公子在京城里是六部阁老,也是知府的同科进士,因此知府在老太爷面前只能称下官。

    宫老太爷摇摇头道,“这回不是老朽的拙作。”说着就把《宫府夜宴》递到知府手上。知府吟诵再三,并不觉的有什么特别之处,一首应景之作而已,但他不知此诗的来历,作者是谁,因此也就不敢擅加评断。宫老太爷见知府只吟哦而不发表见解,便笑道:

    “此诗自然难比大家。可大人知道吗,写此诗的人可了不的,小小少年,就学开蒙才一年多,四书五经、两汉文章、唐诗宋词,乃至二十四史,无不滚瓜烂熟呢。”

    让宫老太爷这么一说,知府大人肃然起敬了,忙问此少年是谁,现在何处?宫老太爷说,他叫杨桑,就在老朽的乌莫尼溪书院。

    知府大人一回府衙,立马下达了招见杨桑的口谕,一来是出于好奇,二来对宫府也有交代,虽然宫老太爷没有明说,指不定这杨桑是宫府的什么亲戚哩。

    知府大人哪里知道宫老太爷举荐杨桑的隐衷呢?因此,他很得意于自己的破格安排,既为自己赢得唯才是重、礼贤下士的美名,又巧妙的恭维了宫府一回,这都是为官之资本啊。
《牧童与山魈》独家发布于 时代中文网,本站提供《牧童与山魈》最新章节阅读。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