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此时已经向汉城进军,其野心勃勃欲在大清到达汉城之前,帮助朝鲜平乱。吴长庆等人料想日军必如此,因此加紧向汉城进军。力争在日军到达汉城之前到达。这样大清的军队就占领了有利的地位,日本此时就没有了寻衅之机。
话说大军正在向汉城开拔,为早日堪平朝鲜的政乱,吴长庆欲在路上谋划好对策于是对身边的丁汝昌,马建忠说道:“高丽如今势力为三方面,一在我,二在大院君,三在日军和李熙闵妃集团。倘若我们扶持大院君,日本就有了借口,此言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必须扶持李熙集团,然后在控制它。这次高丽的政乱实乃军饷却乏,乃一般的叛乱,大院君集团政权并不稳固。
丁汝昌说道:“大帅言之有理,虽政权不稳,我军不宜强攻。倘若强攻,日寇必以此为借口,寻衅找事,借机发起祸端。而且倘逼大院君和日寇联合起来,与我军极为不利,倘因此挑起两国的战端,我等恐难负其责。“马建忠说道:“大院君一贯政治主张是外依附于我大清,内修政治,其内心仍旧臣服于我大清,倘若大帅力邀其赴宴,其不会不从,其亦想通过我军稳定政权,让他的宝座长远坐下去。“吴长庆说道:‘听马参议之意,欲摆鸿门宴。“丁汝昌笑着说道:“可惜这次摆宴的不是霸王,而是谋士范增。”
吴长庆笑了笑说:“马参议继续说下去。”
马建忠说道:“要完成这”鸿门宴“须行两步棋。其一:安抚李昰应诱之上钩。其二:李昰应必携随从前来,必须选取得利人手,将起随从拿下。然后迅速将李昰应软禁起来,立即派军安抚叛军,此时群龙无首,料必不能有所作为。”
丁汝昌说道:“李昰应的胞兄是其手下大将,李载寃也必须在第一时间拿下,否则其领军也会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吴长庆说道:“言之有理,且停军稍做休整。”
只见的吴长庆向大院君修书一封,陈以利害,安抚其心。又说道:“来人,叫袁世凯前来。袁世凯闻说有事立马赶来。吴长庆见袁世凯来到说道:”着你立即挑选得力人手300名,在我军抵达汉城前必须完成,否则军法处置。“袁世凯应声说:“是。”立马赶回营中挑选。
日军从登陆高丽以来,稍做休整,便火速行军。明治天皇早已跃跃欲试,想通过这次朝鲜之乱拿下朝鲜,进一步实现其扩大版图的野心。“大院君自从夺取政权以来,忙于稳定国内局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晚他召他的胞兄李载寃前来,共商国事。
李载寃快步走到宫中。见了李昰应便拜见说道:“不知国太公召臣前来所为何事?李昰应来到,连忙说平身。过了一会说道:“你我一母同胞,我富贵,兄必定也富贵,我之江山,亦兄之江山。”
李载寃闻言忙跪下说:“国丈公言重了,李载寃必定誓死效忠国太公。”
李昰应说道:“快快请起,说说你对现在局势的看法。”
李载寃胸有成竹说道:“为今之计,当立即重整军队,发放一应饷银。二来:立即稳定京都治安,安抚民心。三则,密切关注大清以及日寇的动向。大清的意向乃此次政变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李昰应说道:“兄言之有理,我已近着人办理,继续说下去。“李载寃说道:“日本欲扶持李熙,想通过其无能达到对我国的控制,其即想亡我,必定不会助我等。“李昰应说道:‘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倒是不害怕日军,我只是害怕大清为了不留日本以口实,而灭亡我等,扶持李熙,那么我等就全完了。“李载寃说道:“国太公不必过于忧虑,我料想大清也不敢在此大规模强攻,他们畏惧我等联合日本,只要我们握住兵权,他们必定害怕扩大战端,时间一久,民心一稳,实力一强,那就不必害怕他们了。“李昰应说道:“我想他们会使用,擒贼先擒王之计,拿下我军心不稳,此次政变就完了。”
李载寃说道:‘誓死效忠国太公,我健儿必保国丈公以周全。“李昰应说道:‘倘若我被杀,你不必为因为我而使大事毁于一旦,你可立即起兵,坐上宝座,你不涉及此次政变,大清或许会扶持你,决不可将我国土送给日本,不能让我那昏庸的儿子李熙再次登位。“李载寃慌忙跪下说道:“国太公至臣于必死之地矣!臣愿誓死跟随国太公。“李昰应说道:“你不必再多言,立即去加强军队,不可扰民,我必须做最后的一搏。“庆军先日本一步到达汉城,即可驻军。然后吴长庆,丁汝昌,马建忠前往觐见李昰应。此时三人心中明了,必须进一步打消李昰应的顾虑,方能成大事。
李昰应见吴长庆等人来到说道:‘天朝使者到来,我朝之幸!“吴长庆说道:“近日我皇闻邦国有难,命我等前来。不料想大院君英雄了得,高丽一片太平景象。”
李昰应闻听吴长庆这样说心中有几分喜,毕竟大清已近承认了他的政权。他想着进一步试探。于是说道:“我国即已经平定,将军带大军远道前来,我心中实有不忍。异国他乡不知军人可思念亲人。”
吴长庆此时早已听出了国太公话语的意思于是说道:“待我等禀名圣上,退却日军即可退军。”
李昰应此时觉得大事已经成了一半。于是高兴的大办宴席款待吴长庆一干人等。酒至半酣。吴长庆说道:“欲邀请国太公回访我军,我军将士想一睹国太公的容颜久矣。”
李昰应此时早已神智半迷,在加上刚才那一喜,心中理智早已抛却的无影无踪,遂欣然前往。李载寃在一旁是左一个眼色,右一声咳嗽,怎奈对牛弹琴,李昰应丝毫不觉察,吴长庆等见状一笑了之。宴会不久散去,吴长庆等高兴回营。“待至半晚,李载寃连夜觐见,李昰应此时正在熟睡,在为他的宝座得以坐稳而心中甚喜。遂说不见,李载寃大叫道:”臣有要事,望国太公一见。“李昰应无奈的传他进来。李载寃一见李昰应说道:”恕臣下直言,国太公今天实在不应答应回访,倘若大清虚晃一枪,后果不堪设想,以臣下之见,国太公明天可推说有病。“李昰应此时心惊酒醒,想了一会说道:“大清必是虚晃一枪,他们想要我的命。“李载寃说:“国太公明天万万去不得。“李昰应说道:“可曾听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倘大清要杀我,我必死,我必须去,就是有一分的希望,我也要一试,我将此令箭给你,倘若我发生意外,你取我而代之。“李载寃说道:“万万不可,国太公福可比天,必定无虞。“李昰应说:“拿着吧,你立即去挑选精干卫士,我必须赌一把。“然后又说道:“你切记,万万不可将我国的政权遗于外寇,你退下吧,立即去准备!。“日军见清军已经先一步抵达汉城也不敢轻举妄动,在观望之中。
第二天,李昰应按时前来。吴长庆率领众人在大帐外迎接。见李昰应来到说道:“国丈公前来,我军万分荣幸。”
李昰应说道:“言重了,言重了。”袁世凯跟随着李昰应慢慢行到帐外说道:“卫士不许入内,请在别处用餐。”卫士并不动,李昰应见状说道:“你等且在外面等我。”
卫队刚一进账,登时全成了刀下之鬼。袁世凯解决完卫队后,便进入大帐内。李昰应见袁世凯身上有血迹,心中早已明白。遂说道:“我不胜酒力,欲如厕,诸位稍等片刻。”袁世凯说道:“我随国太公同去,保你安全。”说着顺势拽住了李昰应。李昰应说道:“不必了,我不烦劳将军。”说罢欲走。袁世凯说走吧,拉起李昰应。吴长庆见事已经成了大半便下令说道:”着令即刻押李昰应到马山浦军舰,秘密押往天津。又派人以李昰应的名义拿下了李载寃,此时群龙无首,几日叛军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