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楠日后慢慢地从苏云口中了解到:泰山上的婆婆是苏云一年前才认识的。那时婆婆是算命的先生,每天呆在苏云经过的桥洞,现在仍然可以见到婆婆的同行在火车站的黑暗桥洞下面揽客讲那些怪诞的命理。他们算不准彩票,更赌不了足球,只能照本宣科的观察过路人的手相就能洞悉人生,还心照不宣,说的头头是道,那只不过是他们早已设计好的语言逻辑小伎俩而已。他们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就已经到了不骗人吃不上的地步。
苏云一天三趟从老婆婆的身边经过,即使看不上几眼,这时间一长,没有很深的印象也有几分面熟。虽然苏云没有正眼看过这些算命先生,但是这些算命先生早就盯上苏云了。有几分那句诗的味道——你站桥上看风景,却无意之中闯入了别人的风景。
一天下午,太阳刚落如西天,云彩漫上半边天空。苏云又路过老婆婆算卦的地摊。老婆婆拉着苏云的衣角,说自己献上卦辞,给苏云卜上一卦。
苏云本是无意,哪有心思相信这些骗人的招数?既然老婆婆想给自己一卦,那就让你讲讲吧!苏云听了一半忘了一半,还是安心走自己回家的路。
这老婆子和苏云搭讪上一次,隔三差五和苏云沟通上一次。苏云没有被她惹烦,而是对她产生几丝兴趣。老婆子和其他的算命先生不一样,单从长相上来说,凸起的鼻梁骨,不像是本地人,倒是像西部高原上的人,面色土黄,肯定经常在强光下生活过。苏云和老婆子熟悉了以后,谈卦推理的事情少了,更多的是了解了老婆子半辈子的艰难坎坷生活。
老婆婆的祖上是西藏的僧人。因不惯于寺庙中清苦生活,远离僧侣的驻地,自己择良田娶妻生子过上安闲的庄园生活。经常出入繁市做些买卖,赚些小钱,贴补家用,日子过得还可以。
可到了她父亲一代,生意破败八九,积财散尽,家道中落,迫不得已流落街头。父亲不知去向,母亲磕长头匍匐着向拉萨而去,亦不知道性命如何。婆婆自己带着家祖传下来的石头从世界屋脊上走下来。到过拉萨的人都清楚,很多藏民靠接受施舍度日,他们不收硬币,一毛的纸币也会要的。
婆婆不知道走过多少城市,挤过多少人流,见识过多少脸庞……那一段小年纪的经历一直让她难以抹去。他挨过饿,没有一粒米塞牙缝,没有一分钱买点吃的。那段日子就这样过来了!
“婆婆没办法,算账算不了,领客又辨不清方向。一筹莫展之际有人介绍她进了窑子。”
婆婆自己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不是人过的生活,简直陷入了人兽不如的尴尬。
一天不知道多少人躺在自己的怀里,一天更不知道多少人要来……摸上摸下的,半百的老头,无业青年游民……婆婆自己说,他身上的肌肤没有一块留给自己,更没有一块清白。男人的臭嘴都过了一遍,男人的臭手都摸了一个遍。
那是一场青春的盛宴,过了,就散了!女人的资质就这样糟蹋殆尽。男人无所谓,可女人不得不面临着疾病缠身,香消玉损的境地。
她也有点自知,在自己身体承受不了吃不消的时候,遁入空门。整天吃斋念佛,不为红尘所念,亦不为超生而佛,但求心中一份宁静,淡薄。
一身袈衣,青灰色上下。单调的路线,单调的日子。不知道婆婆那时候是理解了佛法还是顿读了生的运力,却又投转天象,那片隐藏着生死的苍茫,那片不为人知的星宇。
她曾说起,落雪的时节,她踩着过膝的雪地在北国的夜空下遥望暗淡的星象,去印证传说里有一处魂归的宁静无声之河。
她曾提过,踏过江南的水乡,循着油菜花香静静地躺在油菜花黄的海洋,她的思想和灵感却在静谧的夜空徜徉。
她曾提起,沿着河西走廊,回访她出生的地方,在唐古拉的山口触摸尽在眼前的星辰和夜空,星辰如经脉连成一线,她却惊奇的发现,她要寻找一个在世上的人,那个人有着星辰曲线的脸庞。
她无数次祈祷,走过千山,也没有自己的脚长,越过万水,也没有腿长。她腰中别着自己精致的罗盘,指示着找寻的那个人出现的地方。她,转山转水,穿街过巷,千万张面孔如落叶没有留给风尘中,她曾披着法师的道袍,流落在街头,只为了能够在挤挤攘攘的人群中辨得那人;寻路中,她曾拖拉着草鞋走在乡间的野径,无人知晓,她是谁,她来自哪里,她在寻找什么。
当她来到泰山,随和算命的先生,看相占卜。但她一般不会给人看卦,除非她自己愿意给一个过路人算卦。苏云就是她观察了半个多月,她才主动和苏云搭讪上,距离越走越近。
后来苏云撮合着让她来到了山上,远离肮脏的地下桥洞。山上环境安适,没有烦扰复杂扰扰乱乱的感觉。
这两件事情明白以后,昊楠心里那团迷雾云散不见。每天清晨她站在客厅,落地玻璃窗前铺满了白色的阳光。开阔的视野,亮堂的心境,天天好好的心情!昊楠也是在悠闲中思考:有的人的命运是属于时代的,还有的人的命运是属于时代之下的;有的人活着活在现在,有的活着活在未来。
(今天不得不加上一些内容,主要是本次写的时候章节上传不是很好,字数没有到位,还是用完成内容的,现就加入工作以后对于一个码农关于自己作品的认识)
记得当初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初稿只是四五万字,晚上通宵写,感觉很充实,头脑里面每天都是文章的构思。之所以晚上写,是因为自己感觉晚上头脑清楚,同学都睡觉去了,自己在台灯下听着笔匆匆而过,一行行的字显现出来,有一种使命感——要写一部在浮躁的生活中让人们身临其境的爱情。
大学的生活最美好了,上完课自己就看书,看完书晚上就写,日子就这样而过,很充实,很淡定。等到大二,开始修改稿子,很痛苦,这次是因为还是要用笔修改,从头到尾对情节重新构思加码,使得整篇文章看上去得体。
不知道自己用掉了多少只中性笔,但是我记得很清楚初稿是一本演草本,二次修改稿成了三本,由原来的四五万字,修改到了十万字;但是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让自己需要重新审视文章,大三的时候又是一顿修改,这次文章《浮生沧桑》达到了二十三四万字。那时候有了自己的电脑,开始录入电子版,并打印出三册,给同学看了。
写东西的时候都是呕心沥血,但是是不适合别人的口味不得而知,这需要一个人去感知,去体会。小说写完了是写完了,会不会有人看那是另一回事。因为忙着毕业,慢慢的疏忽了。
等待了社会,工作了开始整理自己的书稿,也开始上传部分章节,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浮躁的生活,追求的功名利禄,繁华城邦,却没有一颗停留的灵魂。
在无数的深夜,自己望着深蓝的天空,有时候向往大海,就去眺望,没有任何时候自己可以忘掉对于写出一部好作品的期待。总是社会太乱,生活欠安,但是只要心里面有一份安静的思绪,就应该去淡定从容面对生活中的磨难。用一颗理想的心曲看待这个扭曲的社会。
说是扭曲其实也挺好的,不管这个社会上有多少黑暗之处,光明的力量总是能够到达,去消除黑暗。
最想写的还有一一部作品,叫做《我的老婆是青岛银》。这是自己来青岛后最想写出来的小说,主要是来描写青岛的生活,城市发展,外来人的生活之路等。这是一个外来人对于青岛的向往、感受,一种美好的的寄托,我的时间充也想写,写给更多的人看,给他们的生活带去欢乐,去了解去接触这个美丽的城市。
时间总是不停,生活总是在改变,对于一个人来说更是如此。慢慢的融入生活之中,慢慢的了解了这个城市的脾气,你会慢慢地爱上她。
有些人或许工作了N年,总感觉这城市不是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有些呆在这个城还是只是为了觅得一口饭吃;有些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却是那么的面目狰狞;有些人太多了,写不完,在这部小说中你会慢慢的看到一个人的成长之路,改变之路;或许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但是每一个人总是主观意识在作祟,这也无伤大雅,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一座美丽的香港。
爱一个城市,爱一个人;慢慢的去感受她,去理解她。
不知道前面的路灯还有几盏为我亮着,不知道我是否可以写出你心中的那座城邦。不过写出来就好了,无所谓批评,无所谓褒奖,只是个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认识。
等着我,等着写出下一篇。
(真是不好意思,文章中间的时候写这么多废话,但是是自己现在的想法,心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