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山阳论坛的总瓢把子本应该是山涛,当初正是他四方奔走,到处拉人,才把嵇康、阮籍等网络独行侠聚集到一起,弄出了这么大的声势。可是没想到小弟嵇康、阮籍势头太劲,居然把他这个老大晾到了一边。
如果你以前上学的时候,在语文上还曾经下过那么一点点工夫,那你应该还记得,曾经有这样一篇课文,叫《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同学的大作。不过不记得也不要紧,关于这个《与山巨源绝交书》,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看了你绝对不会再忘记。在那篇著名的书信里,嵇康打算与之绝交的这位“山巨源”,便是我们这里要说的,这位倒霉的山涛大叔。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生于公元205年,比阮籍大5岁,比嵇康大18岁。即便从年龄上看,他也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老大哥。可是这位老大哥的身世,却比其他小兄弟们都苦。
山姓这一族本来就是个小姓,山家祖上也没有飞黄腾达的人物,到了山涛他爹山曜这一辈儿,山家祖坟上终于长出了一棵蒿子——山曜当官了,吃上了公粮,成了公家的人。尽管这官儿只是宛句县的县令,小得不能再小,但毕竟也是正式的国家公务员。
可老天爷似乎偏偏就喜欢开玩笑——嵇康他爹混上公务员后,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英年早逝;阮籍他爹倒是当了几年国家干部,可还没等阮籍脱下开裆裤,与世长辞;同样的,山涛他爹这国家干部当了没多久,也……挂了……
有时候,你都不能不感叹造化真是神奇,机缘真是神奇!嵇康、阮籍、山涛,竹林七贤中这三位重量级的人物,居然都是孤儿!多年以后,当他们相识于山阳的时候,叙及身世,不知道会不会唏嘘一番?
不过山涛应该是最有资格唏嘘的。嵇康好歹还有一个混得不错的哥哥,阮籍再怎么的也有一大家子作后盾。山涛既没有哥哥,也没有三姑六婆七大爷,老爹撒手一西去,他就成了彻底的孤儿。
但有一句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寒”二字并没有把山涛压垮,这反倒磨砺了他的斗志,炼就了他坚忍的性格。在贫寒的日子里,山涛一天也没有放弃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他相信,凭借他的努力和天赋,他一定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可是,社会是不公平的,现实是残酷的。超人把内裤穿在外面那叫牛B,你要是把内裤穿在外面,别人一定叫你傻B。贫寒的出身,注定山涛不可能像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会写几首打油诗就能扬名立万,就有人来用一堆热脸来贴冷屁股。所以山涛从小就看惯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知道他要面对的,将会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多年以后,当山涛跟一帮小弟在竹林闲坐的时候,大伙儿都觉得他宽厚严谨,性格温和,谦谦有礼,可他们不知道,山涛为什么就能那样心平气和。
——他们不知道,沧桑的岁月,是足以把一个人心底的棱角打磨得干干净净的!
山涛就这么在贫寒中磨炼着,从小到大,从毛孩子到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贫寒一直陪伴着他,直到到结婚,并在他的婚后继续,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
山涛的妻子姓韩,韩姑娘估计也是个直肠子的人,跟了山涛之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却也无怨无悔。可是同志们,知道最让人绝望的是什么吗?最让人绝望的不是煎熬,而是这种煎熬看不到尽头。
苦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紧不慢地就这么过着。
我们有理由相信,韩姑娘在刚嫁给山涛的时候,对他是抱有很大的信心的,她相信她的男人不会一辈子这么穷困下去,终有一天,他会脚踏五彩祥云,万众瞩目。可是,现实却越来越让人心焦,眼看着山涛的胡须由疏到密,又由密到浓,飞黄腾达的影子却一丝儿也看不到。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难道自己的男人真的就不能实现她这个愿望?终于有一天,韩姑娘抱怨起来:“你看看你,眼大无神瞌睡脸,不会赚钱嘴不甜,我跟了你,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平时石磙都压不出一个屁来的山涛,终于被这句话狠狠地刺激了。他红着脸,一字一顿地说:“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
等着吧,我不是窝囊废,我会证明给你看!
山涛终于决定不再干耗下去。既然老天爷不打算开这扇方便之门,那就自己争取!他不相信,凭他几十年的苦读,就干不出一番事业。地上本没有路,金光大道是靠自己踩出来的,现在,他要踏出这历史性的第一步了!
前面我们已经多次提到,当时的公务员制度不像几百年后隋唐举行的科举考试,也不像现在搞公开选拔,而是察举和征辟。上头听说你有才,就跑过来征你去当官;或者你在地方上名气很大,父母官就向上面推荐。
换句话说,要想走上仕途,你就得有才,而且,名头一定要响。可名头怎么来?得炒!当时并没有网络,不可能一夜之间炒红一个“××妹妹”;当时的报纸也还仅仅是千年以后的幻想,你就是想骂金庸也找不到阵地。
山涛有才,可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是骡子是马还没有拿出来遛过;山涛有名?这更谈不上,连韩姑娘都快要对他失去信心了,社会上更不可能未卜先知。那么,山涛这第一脚,究竟要踩向哪里?
山涛不愧是山涛,几十年的韬光养晦并没有白练,他很快看清了形势,找到了方向。
当时,在何晏、王弼等当红学术超男的努力下,社会上已经刮起了一股玄学之风。如果你还当自己是个文化人儿,却开口谈不了玄,即便别人不说你,你自己都觉得没面子。玄学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居然这么玄乎,难道能当饭吃?这个后面会专门给大家揭开谜底,在这里,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就暂且当它是一块敲门砖,敲开官场大门的砖。就像你的英语四级证,甭管有用没有,拿不到,就别想毕业。
山涛现在打算的,就是捡起这块敲门砖。
说实话,山涛对玄学这个东西,估计就像现在正打算考四级的你一样,既爱又恨。既然只是敲门砖,那就别太认真了吧。打蛇打七寸,学玄就直接学玄学的祖师爷老子和庄子吧。山涛找来《老子》《庄子》,拿出考研的劲头,开始突击。
至于山涛究竟学到了多少玄,现在已经无法得知,我们只知道,成功敲开门之后,他就很少谈这种虚无的东西了。倒是老庄明哲保身,无为无不为的精神,被他领悟了不少。多年以后,当他在官场游刃有余的时候,可能他会感叹当初学老庄算是学对了。
当然,老庄这个东西是让人出世,让人当隐士的,要真是傻了吧唧一个人去学当隐士,那搞不好真会学成个一辈子的隐士。既然只是想搞一个入场券,只是想炒作炒作,那就得想办法让人知道咱在学隐士。
山涛的方案简单实用——拉人,搞一个玄学组合,大家一块儿学,这样才有轰动效应,才能尽快引起世人注意!于是,如我们开头所说的,山涛一边突击老庄,一边开始了“玄学组合”的组建工作。
工作的进展是顺利的。经过一番搜寻,山涛惊喜地发现,离他家不远的山阳,现在正活跃着几个年轻人,尽管他们还籍籍无名,但山涛却觉得他们就像隐藏在水面下的尖尖的小荷,总有一天会破水而出。
这几个年轻人是:
嵇康:沛穆王曹林的孙女婿,才高八斗、狂放不羁的酷爷们儿;
阮籍:曹操高级秘书、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公子,比陈楚生帅、比韩寒有才气、比谢霆锋懂音乐、以颜回为榜样的有志青年;
吕安:冀州刺史吕昭家的老二,风度翩翩的佳公子;
向秀:出身寒门,性格阴柔,却醉心《庄子》的小兄弟;
山涛认识冀州刺史吕昭,所以很自然地跟吕安搭上了关系。通过吕安,山涛又结识了嵇康、阮籍、向秀。那时候,玄学在市面上流行得很,是个大老爷们儿都能侃上几句,就像现在的股票,连扫大街的都炒。有了共同语言,大家很快就混熟了。于是,在山阳的这个玄学小圈子形成了。
山涛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40岁这一年,命运的转折之门终于向他打开。河内郡的领导听说自己的地盘上出了一个大龄有志青年,抱着对人民负责人的态度,给他下了一道征召的命令。
本来,按照当时的风气,推辞不受才能彰显隐士风度。比如阮籍他爹,越拒绝做官名气越大。可山涛却玩不起这个,他已经40岁了。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按照孔子的标准,他早应该安身立命十年了,可是现在,前途的曙光才仅仅出现。
再说,即便是搁现在,40岁也是老大不小了(别看名人,人家50了还敢自称“男生”,可人家有资本,你敢吗?),而且在1000多年前,人的平均寿命比现在要少得多。40岁,也算是混了半辈子了。
所以,山涛玩不起。他苦苦等了半辈子的机会终于出现了,最务实的态度,应该是先抓住它,以后的事情,慢慢再说。
山涛撇下研究了一半的玄学,巴巴地跑到郡领导那里报到去了。
经过一番职务培训,山涛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公务员工作——辅佐郡长官的主簿,也就是郡领导的秘书,耍笔杆子的,也算是老本行,熟门熟路。秘书干了不久,大概是领导觉得这个“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的新同志还不错,便安排他去做了河内郡的功曹。
功曹主要掌管郡内官吏选举之事,大约相当于组织部的部长。虽然还是在河内郡混,但从秘书到组织部长,这个进步还是不小的。要知道,郡之功曹,除人事外,还常能参与一郡政务,实际上相当于领导的助理了。
人如果压抑过久,一旦爆发,那能量将是惊人的。山涛就是这样,他苦苦等了40年,终于步入了梦寐以求的仕途,所以他的劲头无疑是十足的,再加上这么些年来的修炼,山涛很快显示出了在官场上的水平来。人事部长干了不久,山涛又升了,这次是上计掾。
当时,地方每年要按期向朝廷汇报一年的政府工作,这个制度叫“上计”,具体负责这个工作的就是“上计掾”。向朝廷汇报工作这个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搞得不好掉脑袋都有可能。郡领导将这么个重要的位子交给山涛,可见他确实有两把刷子。
山涛确实是块做官的料子,走马灯似的经历了这么些不同的职位,要搁别人估计都能给绕晕了,可他不同,他不仅借此琢磨透了官场中的那点事儿,还利用职务之便结交到了一些中央的权贵要人,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不久,山涛被郡里举了孝廉。举孝廉是察举制的一种,下面向上面举荐人才。这个事情在地方的影响不亚于后来的考中进士,被举了孝廉,往往就可以进入中央部门做公务员,那前途就大了。
时来运转,山涛终于走上了仕途的金光大道。
不过山涛并没有直接进入中央部门,而是被州里看中,被调去做了从事。那时实行的是州郡县制度,州是地方一级最大的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省了。山涛分管河内郡(有的资料说是河南郡)的事务,很有专员的味道。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河内郡还是河南郡,辖地都在首都洛阳周边地区,州政府就设在洛阳。山涛站在州政府的衙门前,隐隐都可以望见中央政府的衙门了!
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当初的誓言犹在耳边,而脚下的路,也越来越宽阔!山涛禁不住踌躇满志。
事实上,如果山涛继续踏踏实实地干下去,用不了多久,他可能就会闪亮进入中央机构。可是,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官场历练,山涛的政治嗅觉已经变得异常敏锐。从晋升的喜悦中冷静下来后,山涛开始琢磨京城的政治局势,很快,他闻到了一股异常的味道。这股异常的味道,让一向稳重的山涛惊出一身冷汗。
向左还是向右?山涛再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