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无父无母,受日月精华的沐浴,最终具有了灵性和体温,从石头中跳出来,并且搅得天地之间万物不得安生,这个家伙叫孙悟空。
魏晋玄学家中也有一个类似的人,他就是刘伶。
不过,刘伶并不是从石头中孕育出来的神仙,而是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学家又嫌贫爱富,当时的史官们一疏忽,就把他的家世和出身全都给忘记了。现在我们只知道他是魏晋时沛国人,算是曹操的半个老乡。
可曹操的这位老乡,他的父母是谁?有没有兄弟姊妹?在哪里读的书,练就了滔滔不绝的口才和放荡不羁的性格?这些我们都无法探寻,甚至连他出生在哪一年,都找不到丝毫的资料。
但是关于他的相貌,历史上却有详细的记载,在当时的士人中,他是个有名的相貌具有科幻特征的人,特别是与嵇康一比较,就显得更加猥琐和丑陋。
史书记载刘伶的身高六尺,换成现在的单位,大概是一米四五。一个大男人,长得跟个侏儒似的,确实猥琐;他的容貌仅用了“丑陋”两个字来形容,至于丑陋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猜测,估计不是一般的丑,否则还用记载在历史里吗?他又总喜欢喝的醉醺醺的,所以走起路来,也是“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摔跟头估计很是平常的事情。
魏晋时录用官员的标准主要有家世、出身、道德、才干四项,刘伶家世不明,零分;为了换个酒钱,到别人家里当收发员,出身贫农,零分;整天喝酒,醉醺醺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喝得多了,连裤子也不穿,世俗道德零分;没见过有什么大作为,历史记载他曾经参加晋朝的“对策”考试,不及格,又是零分。
刘伶就是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酒鬼,翻开历史,除了扑面而来的酒气,他真的没有其他值得历史学家大书特书的。可是为什么他会如此有名,并且成为士人的典范呢?原来这全是他喝酒闹的。
刘伶爱喝酒,爱到了嗜酒如命的程度,关于他喝酒的笑话很多。《世说新语》里记载,刘伶整天喝酒,家里的事从来不管不说,还弄的家里乱糟糟的。他的老婆对他爱恨有加,既嫌他经常喝酒误事,又心疼他,害怕他吧身体喝坏了,因此常常在他的耳朵边唠叨,劝他少喝一点。
刘伶听她说得多了,只好敷衍她,答应了她的请求。刘伶的老婆一听信以为真,高兴的欢天喜地,趁刘伶外出的时候,就把家里的酒都送给了别人,还把酒缸、酒壶和酒杯都砸了。
刘伶回来一看傻了眼,但是又不好说什么。这时正好酒瘾上来了,他没办法,只好去求老婆给自己一点酒。老婆哭了起来,说:“你整天喝酒,并且经常喝得太多,这种生活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如果不早早戒酒,总有一天你会死在喝酒上的。”
刘伶听了老婆的话,想不出怎么反驳他,于是眉头一皱,想出一计。他对老婆说:“你说得很对。但是我实在是不由自主,恐怕没有鬼神帮助是不行的。我要敬拜鬼神,当面发誓。你赶紧准备酒肉吧!”老婆于是连忙准备好酒肉,摆在神位钱,请他发誓。
刘伶跪下来,祈祷说:“天生我刘伶,酒就是性命,一喝就是一斛,喝了五斗酒才会醒。老婆的话,千万不能听。”说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来,不一会儿就醉得不省人事。妻子见状,哭笑不得,便不再劝他戒酒。
因为整日喝酒,加上他又失业在家,刘伶的生活很是窘迫。可是饭可以不吃,酒却不得不喝,怎么办呢?于是他跑去给别人做门客。门客是王公贵族门下收养的客人,实际上是主人的人才库里的储备人才,按照作用分为若干等级,最高级的门客吃饭有肉、出门有车,最低级也就是混个温饱。
刘伶却不计报酬,只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有酒喝。他对主人说:“哪天让我喝得大醉就好。”主人答应满足他的条件,并且吩咐人酿了一大缸酒。酒酿好那天,主人就让人吧酒缸抬进了刘伶的房间。
第二天,主人去看刘伶,却看见缸中的酒已经被喝完,刘伶垂头丧气地坐在旁边。看见主人进来,他竟然问道:“你说过要让我喝得大醉,为什么却叫我在这里闲坐着呢?”
这个笑话流传很广,随着流传又不断被扩充,于是越发具有传奇色彩。宋朝罗烨在《醉翁谈录》把这个故事演绎得更加离奇:
刘伶嗜酒如命。他的妻子为此很是气恼,就与刘伶的妾串通一气,酿了一大缸酒,想谋害刘伶。一天,刘伶要喝酒,他妻子说:“待把酒酿好了,我就请您喝个醉。”到了酒酿好的时候,他的妻子与妾就请刘伶俯缸就饮,乘刘伶不防备,一齐用力把刘伶推在酒缸中,然后用东西把缸口盖住,上边再压了大木头,心想这下子刘伶必淹死在酒缸中。
过了三天,听缸中毫无动静,以为刘伶必死无疑,就开缸察看,只见酒已光,而刘伶大醉,坐在酒糟之上。过了好大一会儿,刘伶才抬起头来,对他的妻子说:“你说过要请我喝个大醉,而今却叫我在此闲坐干什么?”
在这个笑话里,我们明显能看到前一个笑话的影子,而且这个时候刘伶是做了官,而且还有了妾,妻妾对他恨之入骨,并且想谋杀了他。我们相信,写这个笑话的人一定是他的崇拜者,为了突出他喝酒的风采,才会画蛇添足。但是写得过分,反而让人很难相信了。
魏晋时代的文人都很喜欢喝酒,喝酒的原因都很不同。第一种人是耍名士派头,故意做出与社会道德相去甚远的事情,以显示自己的清高和与众不同。建安七子里有了个叫孔融的人,就是这样的典范。他喜欢喝酒,这没有什么错,可为了喝酒,不断地和曹操唱反调,最后连脑袋也被人摘了,不能不说与众不同。有的人是则是附庸风雅,把自己装成名士,好博取名声。
第二种人是借酒浇愁,他们在官场失意,人生受挫,只好做了隐士,心里的块垒无法发泄,只好借酒浇愁。阮籍就是如此,官场黑暗、报国无门,所以是借酒浇愁,越喝心中的愤懑越多。
刘伶因为喝酒与阮籍相知,但是刘伶喝酒和阮籍不同,他是属于第三类人。刘伶是把喝酒当作一种享受,烈酒入喉,他追求的是那种甘冽和刺激,是那种生活的享受和快乐。所以,刘伶喝起酒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他后来成了名,有了钱,做了官,仍然保持着当初的名士风度。他常常乘着小车,漫无目的地在荒野游走,车上别无他物,只放一大壶酒。他还让他的仆人跟在后面,并对仆人说:“我走到哪里,就喝醉在哪里。一旦我死了,你就挖坑把我埋了。”言语中尽是豁达,这种了无牵挂的人生态度哪能不让人羡慕?喝酒其实是刘伶生活态度的体现。
刘伶与阮籍的不同,还表现在他的怪诞和狂放上。
阮籍家传儒学,虽然他喜欢老庄之学,在官场失意后,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所以大胆狂放的名士态度是对现实的一种抗争,是不满的表达。阮籍的一生都没有走出儒学的阴影,所以他的狂放是有表演性质的,而再逼真的表演也不过是表演,不可能突破常规和真实,所以显得有限度。
刘伶没有这个限制,所以更加怪诞和荒唐。他一个人在家中时,常常脱光衣服,举杯痛饮,醉了就躺在地上。有一次,他在家里喝醉了,有一群客人来看望他,发现他赤身裸体坐在地上,不禁大惊失色。有的人连忙退出去,有的人羞得遮挡了面部,还有的叫他赶紧穿上衣服,指责他太伤风败俗。
谁知刘伶一点都不在意,看着大家惊慌失措的样子,满不在乎地说:“天地是供我居住的房子,我的房子就是我身上穿的裤子。你们本来就不应该到我的裤子中了。既然来了,有为什么要害羞呢?”
这样的奇谈怪论是阮籍所不敢说的。
刘伶的这种生活态度与他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他留下来的唯一的作品就是他写的《酒德颂》。这篇文章只有几百字,读来惊世骇俗。在文章里他虚拟了一个叫“大人先生”的人,通过对大人先生的自然本色的热情赞扬,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为了便于阅读,我们把它翻译成了白话文,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有一个德行高尚的老先生,把天地开辟作为一天,把万年作为须臾之间。把日月作为门窗,把天地八荒作为庭道。来无影去无踪,居无常所。以蓝天为帐篷,以大地为铺盖,随心所欲,随遇而安。无论动静都随身携带饮酒器具。只是沉湎于杯酒,不知道其他的。
有显贵公子和仕宦处士,听到我的名声,议论着我的行为。他们撸起袖子,绾起衣襟,张目怒视,咬牙切齿,陈说礼仪法度,事事非非一起产生。
这时候,先生正捧着酒瓮,抱着酒槽,衔着酒杯,喝着浊酒。他拨弄着胡须,伸腿箕踞而坐。枕着酒曲,垫着酒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昏昏沉沉地喝醉,又猛然清醒过来。安静地听,听不到雷霆之声,仔细地看,看不见泰山的形体。感觉不到寒暑近身,利欲动心。俯瞰万物,犹如萍之浮于江海,随波逐流,不值一提。
刘伶的这种生活态度来自于对老庄道家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中的老子和庄子强调精神上的自由,但是却反对追求物质欲望,他们认为,人不能超脱外物的束缚,所以只能超脱外物,物我两忘。当时的道家还有另外一派,是以它嚣和魏牟为代表的,他们不把精神的逍遥自在当作追求,而是强调肉体生命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感性的享乐才是人生的最高意义。刘伶却从两者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从而找到了解决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的方法。
刘伶的生活境界是如此之高,普通人很难达到他的程度,后人都很仰慕他。再加上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生活的如同神仙一般,所以也如同神仙一般看他。
据传洛阳龙门伊川县皇得地村在风景秀丽的龙泉山下,南有九皋山,北对龙门山,东有凤山,西有虎山,四山中点缀六泉,上古泉,中酒泉,下龙泉,左凤泉,右虎泉,西平泉。当年,杜康在洛阳龙门九皋山下开了一个 酒店,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一天,名士刘伶路过这里,看了对联,大摇大 摆地进了酒店。“店家拿酒来!”刘伶话音一落,只见店帐内一位鹤发童颜、神情飘逸的老翁捧着酒坛走过来,刘伶连喝三杯,只觉得天旋地转,不能自制,连忙向店家道别,跌跌撞撞回家去了。
一回到家,刘伶就醉倒了。他交代妻子说:“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内,上边埋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说完,他就死了。他一生好饮酒,因而他的妻子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
三年后,杜康到刘伶 家讨要酒钱。刘伶妻子听到杜康来要酒钱,又气又恨,上前拉住杜康要去见官家,说:“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还来要酒钱,我还要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说道:“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
他们来到刘伶埋葬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目的地,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像生前一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伸伸胳膊,睁开了眼,嘴里犹喃喃夸道:“好酒,好酒!”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像民间传说,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来,这实际是一则制作精美的广告。刘伶喜欢饮酒,并且有仙人般的风度,所以一直是广告商最喜欢的代言人。这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就是当时杜康酒业集团制作的广告之一。原来,对名人的价值有充分认识的,最早不是文人,而是手握万金,富可敌国的商人。
当然,只是喝酒并不能让刘伶成为名士,充其量也只是一个酒鬼而已。要做魏晋名士,还必须要有演讲的天赋,要天文地理,滔滔不绝,要对儒家经典和老庄之学烂熟于心,并且有惊人之语。况且,嵇康等人对自己的朋友也有着特别苛刻的要求。
刘伶要加入嵇康的山阳论坛,还要有一个特别的引荐人,以通过VIP认证。这个人就是阮籍的侄子阮咸。阮咸有着与刘伶同样的爱好——喝酒,并且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和大胆狂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