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过些时日,你带舒窈去长城脚下祭拜你的父母,告慰他们在天之灵便好了!”
鬼老头的声音似乎刻意压低了,我睁开眼,看到的是熟悉的桌椅摆设,这么奇妙的组合,必定是我常住的房间无疑了。
只是,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回的房间。仔细回想,记忆却在我念了一通乱七八糟的诗之后便戛然而止。
原来,是喝醉了。整个脑袋昏昏沉沉的,眯着眼睛,看了眼天色,似乎已是傍晚了。
已经好久没有睡的这么安稳过了。只是宿醉之后,留下了头疼的后遗症。嗓子似是火炙一般的疼痛,张了张嘴,竟发不出声音。
“丫头,知道嗓子疼了罢?哈哈哈!来来,喝药喝药。”
鬼老头他们不知何时已经讨论完毕,此时正端着一碗药汤进来。见我醒了,便打趣我。
“别那一副愤愤不平的表情,这可是解酒的良药啊,不苦!老头保证,如假包退!”
虽看不真切鬼老头的表情,但是我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光明在一点一点的与我接近,时间也在一点一点的从指间流逝。
恢复了大半的视力之后,我和舒窈一起在家务之余随着周边的一些年长的妇人学习刺绣。
我如同这个时代的女人一样,学着刺绣,学着做针线女红,避开那些外界的是是非非,避开所谓的各路消息,一心把自己埋藏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只想在这个小小的西山镇,避世一生。
鬼老头对我的转变是喜闻乐见的,在他的眼里,不去胡思乱想的病人,才会好的快。虽然我并不知道,究竟要到哪一天才能真正的好全。
我的第一个绣品是一只荷包,月白色的绸布上绣着青翠的绿竹,如同,在淇奧居内的那一片独有的风景。
我总是控制不住的去想念,控制不住的想着从初见到最后分别的一点一滴。想的多了,在那些大妈问我准备绣什么,绣给谁的时候,我便情不自禁的绣了翠竹。我总觉得,没有比竹子更适合二师兄的植物了。
在这里,我依然自称,子翾。我舍不得丢掉这个名字,舍不得丢掉那一段过去。如果我忘记了,或者丢弃了,我便连默默想念他的资格都没有了。
西山镇的人都很淳朴,逃离那些恼人的客商,那些烦人的八卦,也可以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与世隔绝。
晨起而作,日落而息。我开始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仿佛也开始将那些回忆封存,开始自己的平凡生活。
冬季过后,天际苍凉而明亮。又是一年春来到。这一年,我们的小院内,多了一个新成员。
舒窈与齐光的第一个女儿呱呱坠地,鬼老头一天到晚都乐的合不拢嘴,逢人便说自己得了曾孙女了。女子在这个时代的地位尤其低下,有了曾孙女还这般高兴的,鬼老头当属独一位。
舒窈原本应是忐忑的,可是见到鬼老头的反应也随之释然。我有些失笑,在我和鬼老头的眼里,男女都是一样的。
到了满月的这一天,鬼老头说什么也一定要大摆筵席庆祝,不管世俗的规矩,任何人劝解都无用。
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则,女儿是不能有名字的,在嫁人之前,她只能被称呼为“百里氏”。可是我和鬼老头却是商量着一定要给她起一个名字,我们同样有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因而一拍即合。
齐光对我和鬼老头的相处模式很是无语,但是这是他和舒窈的第一个女儿,想必私心里还是很乐意取名的,倒是也参与的很积极。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子翾,你觉得素衣这个名字怎么样?”
鬼老头一脸无语的坐在一边看着我们两个,一脸嫌弃。我知晓这是又触犯到他的禁忌了,只是,这也由不得他不舒服了。
“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好是好,只是,在《礼记》中,素衣所指的是丧服……”
“赶紧换!这个不行!”
我话还没说完,老头立刻打断。
“那美清呢?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这不错吧?”
齐光对《诗》的运用竟如此的娴熟。我点了点头,回头对鬼老头说道:“陶渊明有诗云: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这个名字甚美。且这小丫头的一双眼睛,像极了舒窈,又黑又亮,可不是很好?”
听我这么说,鬼老头一点头,拍板定下,就叫美清。定下之后,老头掏了掏耳朵,站起身开始数落我和齐光:“你们两个,都是酸儒!欺负老头我不懂诗书……”
絮絮叨叨的说了一阵,听到小美清的哭声之后,这才闭嘴出去,一脸意犹未尽。
看着襁褓中小小的婴孩,如雪的肤色,黑亮的眼睛紧紧的闭着,还在酣睡。秀挺的鼻子,粉嘟嘟的小嘴在睡梦中还在蠕动,是梦到什么美食了么?
看着小美清,我的大脑,鬼使神差的想到的竟是,这一年多过去,师兄也该有自己的孩子了吧?他们的孩子,是男是女?会像谁?眉眼会不会如他一般温和?
那一定会是一个很漂亮的孩子。那个让我嫉妒到发狂的女子虽未曾见过,可是听传言说是极为清秀的一个佳人。其实即便是极为普通的女子又怎样?师兄的样貌,足够让他们的孩子温和而漂亮了。
齐光看向舒窈的眼神是那样的温柔,即便是平日里有些咋呼的青年,在抱着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也是那么轻柔小心,深怕伤到这个小小的身躯。
我无法再在他们的房内待下去,听着那熟悉的嗓音,视线总会在不经意间模糊,总会不自觉的想到师兄,想到他现在的生活。
有时候我又会安慰自己,只要他好就好,即使不在一起,但是还能知道他很好,很平安,这便比什么都好了。
月亮亘古不变,千百年就再那里。不管相隔多么遥远,所看到的月亮都是同一个,我总喜欢对着月亮发呆,以前总觉得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是那么的矫情,可如今却是真切的体会到这词更深刻的含义。
此时此刻,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只可惜,我不能与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