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神使能够营造出冬暖夏凉的环境,让信徒过上舒适的生活,这是昆仑山周边等昆仑派势力范围能够吸引大量普通人前来定居(顺便促进昆仑派势力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比如炒高房价什么的)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仅仅是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不能满足所有普通人的需求,因为还有另一件比生活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生产——子曾经曰过“瑞雪兆丰年”,如果冬天不冷收成能好吗,粮食要是不够吃生活能安逸吗?
所以,昆仑神使们每月会派人下山调研,了解农业等各项产业的生产情况,长期定居的信徒和初来乍到的外地人的诉求,以此决定今后一段时间的气温高低,以及是否需要营造出降雨、降雪等天气来促进生产。就像这一次,昆仑派提前三天发布了正式的公告,在昆仑山脚下的神恩、神威、接引三个小镇的布告栏上都张贴了至少一张:
“寒潮橙色警报
在此白冰季即将与春草季交替之际,正值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为促进我昆仑派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太岁爷将于今天晚上开始亲自发功。
今天晚上到后天,以昆仑山为中心,周围方圆190天程到230天程范围内,将先后刮起5到7级风,气温将普遍下降8到12度,其中我昆仑派农田最多的西北方向降温幅度将达到18到22度。而且剧烈的降温之后,这些地区的气温短时间内不会明显回升,这就意味着我昆仑山及周边地区将进入今年最为寒冷的时期。
除了制造大风和降温之外,太岁爷发功还将带来大规模的降雪,今天晚上到明天白天,昆仑山周边地区将出现大雪,降雪厚度将达到半掌到一掌;西北方向甚至会有暴雪,降雪厚度将达到一掌以上。
请昆仑派势力范围内民众提前做好应对天气变化的准备。对你们的生活造成的不便,请见谅。
昆仑派外务堂(公章)
大炎国历1327年12月22日”
公告上说的并不是客套话,太岁爷一发威,确实对昆仑山周边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大雪封门,寒风刺骨,普通人如果尝试在这样的天气出门已经不仅是“不便”了,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昆仑派的资深信徒们谁也不打算进行这样的尝试,他们看到公告的当天,就已经决定了这段最寒冷的日子要怎么度过,并且在太岁爷发威之前就提前做好了准备——这样的事情又不是第一次了,差不多每年都有,他们早就有经验了。
普通人度过这段日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在自己的家里当宅男宅女,下雪以后就不出门了,事先准备好足够的粮食和木柴、煤等取暖的资源就好。在这种没有电视和网络,没有电脑、平板和智能手机的冷兵器时代,过这样的日子(至少在精神层面上)差不多就与世隔绝了。这样的生活非常无聊,大多数人在这样的日子只有兴趣做两件事——不是吃饱了睡觉,就是睡醒了吃喝。如果还有人有兴趣做第三件事的话……几乎也只有一个选项,就是夫妻之间早已做到不想再做的那种事——也只有在这样无聊到家的日子里,那些早已结婚多年的老夫老妻才会有这样的兴致。所以,每年最寒冷的一段日子过后……太岁爷等昆仑派高手们发功,不仅仅促进了昆仑派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也无心插柳的为人口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种方式,是在昆仑派经营的那些热闹、繁华的客栈、酒楼等场所租下一间客房,在这里生活——这样就不会无聊了。这些地方,都会专门腾出一块地方兴建一种叫做“剧场”的环境,平时都会有至少一两个说书人常驻演出,说唱各种神话传说、武林典故等节目;每年到了这段最寒冷的日子,昆仑派更会汇集方圆数百里内几乎所有排得上号的说书人前来竞技,剧场中更是好戏连台——戏曲、评书、相声等各项曲艺形式无所不包,而且昆仑派悬赏巨资鼓励原创作品,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涌现出一大批从前没听过的新颖故事。
大雪封门的时光,宅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显然比宅在家里更有意思——说书听烦了就去看戏,戏曲看腻了再去听曲,每天都可以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或热血沸腾、或感人肺腑、或笑破肚皮的故事中,体会人生百态。一个剧场的节目或许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但一个又一个的剧场同时上演不同的节目,差不多能做到让大多数观众流连忘返。
需要的花费也不多(因为昆仑派不指望这些收入盈利,至少这并不是昆仑派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寒冬腊月,坐在炉火通红、温暖怡人的剧场中,悠闲的品味自己喜欢的故事,一上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下午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渴了饿了,招呼一声,小二就奉上热饭热茶、点心瓜子;困了累了,就回到二楼、三楼的客房中休息——每一间客房中都有朝向剧场方向的窗户,只要推开窗口就有说书人的精彩表演伴你入眠,说不定他说的精彩故事还会在你的梦境中出现,让你在梦中化身故事的主角行侠仗义呢。而这些享受,一天的花费只需要几个到几十个铜钱,大多数普通人都消费得起——再说,在这寒冬腊月,就算宅在自己家里,每天也要焚烧木柴、煤炭等燃料取暖,前来剧场听书看戏就可以省下这些钱,免去劈柴、摇煤球等劳动。
当然,吃住等方面存在若干种不同的级别,价格和待遇存在一定的差别。最好的观赏位置——一楼前排正中间的那几张桌子,价格自然是最贵的。昆仑山附近有钱人不少,所以这几个有限的最佳位置一直竞争很激烈,尤其是这样的时候,差不多每天都要通过拍卖来决定其归属。不过,这样激烈的竞争往往仅限于晚上,因为每天晚上才会上演一些新的节目;而白天通常只会上演一些传统的节目,昆仑派的资深信徒们全都听过至少一次了,对此兴趣不大。
但今年有一些不同,在大多数人宁可留在客房里休息,只有到了饭点才会出来填饱肚子的白天,竟然有一位客人一直精神奕奕的占据着最好的位置——第一排正中间的那张桌子。那位身材瘦削、其貌不扬的矮小男子,每天坐在那里兴致勃勃的欣赏每一位说书人的每一场表演,那认真的态度就像是立志考取功名的书生在学校听老师讲课一样——他甚至准备了纸和笔,像记课堂笔记一样认真的做记录。如果听到一半,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还经常开口打断说书人的表演,询问故事的时间段和地点、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关联、人物关系等要素。
他肆无忌惮、旁若无人的嚣张举动,丝毫没有引起那些说书人的不满。因为他每次打断别人的表演,在对方解答了他的问题之后,他都会献个花篮增加对方的收入——有时候一天之内献的多了,剧场里的花篮不够他用,他甚至会直接将银元宝扔上台。
除了那些说书人之外,对他不满的大有人在:人家正说到精彩的地方,我正听得高兴呢,就被你打断了!一次两次还可以原谅,你天天这样,影响我的兴致啊!然而,尽管数以千百计的观众都对他很不满,却没有一个人明确表现出对他有所不满。因为,他住的是这里最舒适、最奢华的一间客房,而且没有提前预约——只因为新任神威使者三尺冰小姐的一句话。
不知多少人和他打过招呼,旁敲侧击打探他的来历,他和三尺冰是什么关系,但谁也没成功——虽然他和人说话都很有礼貌也很客气,但也一直很疏远,尤其是不肯吐露自己的身份(因为怕吓到别人)。既然不知道他的底细,谁也不敢得罪他这位神使的“熟人”,也都对他很礼貌、很客气。就连昆仑派的高手,也只有极少数高层知道“龙魂爷已经来到昆仑山了,三尺冰安排他住在神恩客栈,方便监视他……呸,方便给他最好的、最高规格的招待”。
在这里生活的这段时光,龙魂感觉非常充实。因为他从那些说书人口中,对昆仑派的运营模式,历代神使的作风,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他第一次发觉,自己的师门从前收集情报的方式不够全面——负责这些事的弟子只会在意那些并不公开、很难获取的消息。所以,汇报给他这一级别的重要人物——掌门人一人之下的圣使的情报,往往大多如此,而且情报的价值往往以获取的难度、付出的代价作为衡量的标准。像这些说书人讲述的故事——昆仑派的高手们不怕别人知道,知道的人越多他们越高兴,任何人都可以轻易了解的东西……从前谁也不会当作有价值的情报专门汇报给他——他如果不是亲自到昆仑山来这一趟,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听到。
龙魂下定决心,回去之后要想办法整改师门的情报系统,弥补这个漏洞。他草拟了一份整改方案之后,开始整理这些日子听故事的收获:
“昆仑神使们外出历练的时候,主要目的是完成主线任务,主线任务通常是收取了信徒的供奉之后,满足其诉求。每个主线任务完成之后,神使会带着目标的首级回到昆仑山,会将过程及结果详细汇报,昆仑派有专业的写手会将其编写成说书人表演用的脚本,在昆仑派势力范围内大规模公开表演,以此方式宣扬神使的战绩,变相宣告昆仑派对此事负责。
除此之外,如果他们路见不平,也经常顺手做几个支线任务。比如,遇到拦路打劫的山贼,就顺手将其灭了;遇到逼良为娼、拐卖人口的恶棍,就顺手救人,甚至会闲到将救出的人平安送回家。与主线任务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出手的理由和动机不一定出于别人的诉求,更有可能是出于神使个人的意愿;事先并没有周详的计划、充足的准备,甚至不一定有明确的目的,往往只是神使临时起意;神使战斗时并不会表明身份,做了好事之后也不会留下名号,不求任何回报。回到昆仑之后,他们也不会将此事写进公事的任务报告中,而是写进个人的日记里。这些日记同样会被编写成脚本,由说书人大规模宣扬,不过口径是这样的:这是神使个人的行为,与昆仑派无关。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神使自己负责,报恩报仇什么的都别扯上昆仑派。此外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是……(略去八千余字)
龙魂正在写报告的时候,收到了另一份别人写好给他看的报告——虎魄的报告。打发送信的崆峒弟子离开之后,他也离开了那个观看表演的最佳位置,回到了客房中。关上了客房的所有门窗,将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知都最大限度利用之后,确保了自己此时没有被人监视,他才撕开信封看报告。“大师兄,你吩咐的事进行的很顺利:对于太岁爷的首徒三尺冰,我已经对她进行了必要的观察与评估,而且她已经被我们成功带进沟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