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下诏封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并以少府监窦昭作为副使,即日前往镇所。 李璘,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郭顺仪乃剑南节度使、尚书郭虚己之妹,李璘母早逝,由其兄李亨养大。李璘聪敏好学,工书。初封永王,任荆州大都督。
九月,李璘到达江陵(荆州市),招募数万兵勇,任意补设郎官、御史等官职。当时江、淮地区所征收的租赋都积聚于江陵,李璘所招募数万士兵,每日耗费巨大。李璘从小长于深宫之中,不懂人情世故,其子襄城王李偒勇武有力,喜好用兵,还有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蔡駉等人为谋士,皆对李璘说:“当今天下大乱,只有南方富有,未遭破坏,王手握四道重兵,疆土数千里,应该占据金陵,保有江东,像东晋王朝那样占据一方。”李璘赞成。
话说李白离开长安后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华阴县治,华阴县宰不知是李白,听闻其经过自己的县治而不下马而且还醉醺醺的,大怒,将李白引至庭下怒说:“汝何人,敢无礼?”李白供状不书姓名,说:“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县宰惊愧,拜谢说:“不知翰林至此。”李白长笑而去。
李白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永王李璘节度东南,李白听闻安禄山反叛,时卧庐山,李璘派人请李白出山为僚佐。李白正在和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看到永王的请帖,大喜,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来到江陵拜见李璘,李璘对李白说:“听说诗仙志向高远,心中自有雄兵百万,有何教本王?”李白说:“北方大乱,两京沦陷,此英雄用武之时,吾王坐拥东南,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进可以帮助国家恢复两京,退可以似东晋永嘉南渡,正是建立一番功业的大好时机。”永王大喜。
至德元年十一月,唐肃宗得知李璘图谋不轨,下敕让李璘前往蜀地朝见太上皇,李璘不听。江陵长史李岘知道李璘想和肃宗对抗,于是以有病为名辞,别李璘奔赴肃宗行在。李岘,字延鉴,陇西成纪甘肃秦安县人。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李岘少年时就十分有政治才干,乐于结交地位低下的贤士。李岘二十岁之时,曾经跟大智禅师学习佛法,智禅师见其志向远大、刻苦修行,告诉李岘说:“你应该为国家尽力,缘分不在此处。”
李岘父亲信安王李祎军功卓著,因此李岘依靠祖上的功勋,从左骁卫兵曹做起,后改任太子通事舍人、鸿胪丞、河府士曹,直至多次担任高陵令,李岘以处理政务有方而文明,被破格提升为万年令、河南少尹、魏郡太守。后召入任金吾将军,升任将作监,改任京兆尹,李岘所任各职政绩显著 。玄宗每年都去温泉汤场临幸,所过之处官员都大肆进贡珍玩以向唐玄宗献媚,只有李岘不献珍玩,唐玄宗以为李岘与众不同。时,杨国忠派人骞昂、何盈揭发安禄山造反的阴谋,让京城的官捕搜查李岘的府邸,搜到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通信往来的证据,杨国忠将安岱、李方来勒死。安禄山发怒,上书为自己辩解,唐玄宗害怕发生事变,将李岘贬为零陵太守出京 ,并兼任御史中,丞荆州等五道副元帅、采访使。
天宝十三年,李岘入京任京兆尹,长安阴雨连绵六十几天,宰相杨国忠憎恨李岘不依附自己,便把雨灾归咎到京兆尹李岘头上,因此李岘出任长沙太守。李岘走后,京城的粮食价格飞涨,百姓们都说:"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李岘理政时就是如此深得人心 。唐玄宗授永王任江陵大都督,暂时授予李岘为长史 。
李岘来到,唐肃宗听闻永王真的图谋不轨,急忙召来谏议大夫高适与李岘一同商讨计策。高适,河北景县人。少家贫,客居于梁州、宋州,以求丐自给。高适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二十岁始留意诗什,以高适姿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高适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高适,高适拂袖而去。高适客游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而异之,表高适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高适从哥舒翰入朝,哥舒翰盛称高适于唐玄宗前,但是得不到重用,已而高适又去。
会安禄山之乱,高适征于哥舒翰讨禄山,朝廷拜高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哥舒翰兵败,高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说:“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号令不能够统一,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安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玄宗嘉之,寻迁高适侍御史。
初,唐玄宗以诸王分镇,高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高适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高适因陈江东利害,说:“江东和江南乃朝廷财赋之地,如果失去两地,朝廷大势去矣!永王初次典兵,其兵未经战场,皇上出兵讨之,必败永王”。肃宗奇其对,设置淮南节度使,管辖广陵等十二郡,以高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令其平江淮之乱。又设置淮南西道节度使,管辖汝南等五郡,任命来瞋为节度使。让他们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对付李璘。
至德元年十二月,李璘擅自率领水军东巡,沿着长江而下,派甲士五千人直奔广陵(扬州),以浑惟明、季广琛、高仙琦为将领,军势浩大,但还没有显露出割据一方的图谋。吴郡太守、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写信给李璘,责问说:”朝廷令永王守江陵,永王擅自发兵东下,做何意图?“李璘大怒,于是就分兵派遣部将浑惟明前往吴郡袭击李希言,季广琛前往广陵袭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李白听闻永王起兵造反,大喊:“命苦,跟错主人!”于是逃还彭泽。
李璘率兵进至当涂(马鞍山),李希言已屯兵丹阳(镇江),派遣部将元景曜与丹徒太守阎敬之率兵抵挡李璘,李成式也派部将李承庆率军迎击。先前唐肃宗因李璘不奉诏,派宦官啖廷瑶、段乔福等与李成式策划招抚劝喻李璘。当时河北招讨判官、司虞郎中李铣在广陵,有一千余人马。啖廷瑶邀李铣屯兵扬子津,李成式则派裴戎带广陵兵三千戍守瓜步洲伊娄埭,于是在江北阅兵,盛张旗帜以拒之。李希言部将元景曜、李成式部将李神庆并以其众投降李璘,阎敬之被擒,李璘将阎敬之斩首示众,江、淮地区大为震动。
高适、来瑱与韦陟会合于安陆(孝感市),韦陟说:“今中原未平,江淮骚离,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说:“淮西节度使瑱、江东节度使陟、淮南节度使适,衔国威命,纠合三垂,翦除凶慝,好恶同之,毋有异志。有渝此盟,坠命亡族,罔克生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神,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来瑱誓师说:“安禄山叛国,两京沦陷,朝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永王身为皇子,不帮助国家讨伐逆贼,反而起兵谋反,罪不可赦!现我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瞋带领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高适和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讨伐逆贼李璘,被李璘蒙骗而跟随李璘造反的人如能够拨乱反正、归顺朝廷,朝廷既往不咎,痴迷不悟者朝廷将杀无赦。”
至德二年二月二十日,裴戎到达瓜步洲后,广树旗帜,大阅士兵。 李璘与李偒登上城墙远望,看到官军那么多旗帜,面有惧色。季广琛知事情不能成功,对诸将说:"与诸公随从永王难道想反叛么?太上皇流离转徙,道路不通,而诸子中没有比永王更贤能的!如果总领江淮精锐之兵,直驱雍、洛,大功可成。现在不这样,让我等名列叛逆,让后代怎么说呢?"众人同意,便割臂为盟。当日,浑惟明奔往江宁,冯季康、康谦奔往广陵白沙,季广琛带领步兵六千逃奔广陵。李璘派骑兵追随其后,季广琛在马上说:"末将感谢大王,故不忍决战,只是逃命归国而已。如果再逼我,将决一死战。"追者停止,季广琛于是带兵离开。
当夜,李铣列阵于江北,夜燃火把,人持两炬,影乱水中。观测者以双倍兵力,于是相告李璘,李璘大惊,怀疑朝廷兵马已渡江,于是带着儿女和部下逃走。天亮后,李璘发现有官军有诈,乃再进城备好舟楫,让李偒驱众直奔晋陵(常州市)。间谍告诉李铣和李成式说:"永王已逃跑!"李成式于是率兵前进,召募敢死勇士赵侃、库狄岫、赵连城等共二十人为前锋,先锋部队到新丰后,李璘使李偒、高仙琦迎击。李铣与李成式合成阵势,张左右翼,李铣一箭射中李偒肩部,于是领军冲杀,李偒、高仙琦军便败。
高仙琦与李璘奔往鄱阳,鄱阳司马闭城不纳。李璘大怒,放火烧城门冲杀进去,取库里兵器,夺取余干,将南逃岭南外。江西采访使皇甫侁追兵赶上李璘,双方战于大庾岭,李璘中箭被擒,皇甫侁将李璘杀死。 李偒也被乱兵所杀,高仙琦逃走。
李璘未败时,太上皇发出诰文:"降李璘为庶人,谪迁于房陵。"李璘死后,皇甫侁送其妻子到蜀地,太上皇伤悼很久。唐肃宗因李璘是自己抚养长大,没有宣布其罪行 ,并对左右说:"皇甫侁拘捕朕弟,不送往蜀地而擅自杀掉,是何道理?"从此不再用皇甫侁。薛寔等都被处以死刑。肃宗封李璘的儿子李攒为余姚王,李侦为莒国公,李儇为郕国公、李伶、李仪并为国子祭酒。
不久李白被朝廷擒拿,系于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李白夫人宗氏也为李白啼泣求援。时,中丞宋若思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其参加了幕府。肃宗下令严办李璘的同党,李白再次入狱。初,李白游并洲,见郭子仪,郭子仪见李白的诗文,奇之,于是请肃宗赦免李白死罪。肃宗不许,郭子仪说:“臣请官以赎李白。”肃宗乃下诏:“李白长久流放夜郎。”
李白在被流放路上,听闻自己的好友王昌龄被亳州刺史闾丘晓妒忌杀害,叹息说:”以前我的好友王昌龄被贬官龙标县,我听闻后写了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怀念昌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没想到今天我真的要跟随王昌龄到夜郎西“。
肃宗下诏命中书侍郎张镐接替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率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位节度使互为掎角之势,以救睢阳。张镐,博州人(山东聊城)。风仪魁岸,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少时师事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吴兢,兢甚重之。后张镐游京师,端居一室,不交世务。性嗜酒,好琴,常置座右。公卿或有邀请者,张镐仗策径往,求醉而已。
天宝末,杨国忠以声名自高,搜天下奇杰。闻张镐名,召见荐之,张镐自褐衣拜左拾遗。及安禄山阻兵,国忠屡以军国事咨于张镐,镐举赞善大夫来瑱可当方面之寄。数月,玄宗幸蜀,张镐自山谷徒步扈从。肃宗即位,玄宗遣镐赴肃宗行在所。张镐至凤翔,奏识多有弘益,拜谏议大夫,寻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供奉僧在内道场晨夜念佛,动数百人,声闻禁外。张镐奏曰:"臣闻天子修福,要在安养含生,靖一风化,未闻区区僧教,以致太平。伏愿陛下以无为为心,不以小乘而挠圣虑。"肃宗甚然之。时方兴军戎,肃宗注意将帅,以张镐有文武才,寻命镐兼河南节度使,持节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
张镐大军既发,会张巡宋州围急,于是下令倍道兼进,传檄濠州刺史闾丘晓引兵出救睢阳。闾丘晓素愎戾,驭下少恩,好独任己。及张镐信至,闾丘晓略无禀命,又虑兵败,祸及于己,遂逗留不进。
十月初九,贼军攻城,将士伤病不能作战。张巡向西叩拜说:“孤城防卫之计已穷,不能保全了,臣活着不能报告陛下,死当为鬼以杀贼。”城被攻陷,张巡与许远一起被俘。被俘虏的将士见到张巡,起立而哭,张巡说:“大家镇静,不要怕,死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不能仰面正视。尹子琦对张巡说:“听说您督战时,大声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满面,牙也咬碎,何至于这样呢?”张巡答说:“我要用正气消灭逆贼,只是力不从心而已。”尹子琦怒,用刀撬开张巡的口,发现只剩三、四颗牙齿。张巡骂着说:“我为君父而死,你投靠叛贼,乃是猪狗,怎能长久!”尹子琦佩服张巡的气节,想要释放张巡。有人说:“张巡是谨守节义的人,怎肯为我所用?而且他得军心,不可留。”尹子琦于是以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尹子琦又逼霁云降,霁云未应声。张巡呼叫:“南八,男儿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的人投降!”南霁云笑说:“想有所作为啊,您是了解我的,岂敢不死!”霁云也不肯投降。张巡、霁云于是与姚门言、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张巡时年四十九岁。起初,尹子琦的意见是生俘一人送到安庆绪那里去,有人说:“指挥军队守城抵抗的是张巡。”于是押送许远到洛阳,许远走到偃师,也以不肯屈服而死。陆家姑在张巡之前被害。
从令狐潮到尹子琦,大小四百次战斗,张巡斩贼将三百、士卒十余万。张巡用兵不曾遵依古法,命令大将教习战法时,按各自的意图。有人问为什么,张巡答说:“古时人情敦厚朴实,所以军阵分左右前后,大将在中间,三军望之以统一进退。现在胡人搞的是快速驰骋突击,聚如云合,分如鸟散,变化百出,所以我只是使士兵领会将领意图,将领了解士兵情绪,上下互相熟习,人自为战罢了。”张巡的兵器甲胄都是取之于敌,未曾自己修造。
张巡待人不猜忌,赏罚严明,与大家同甘苦共冷暖,虽是奴仆,张巡也必定穿戴整齐才见面,下属争着为他拼死效力,所以能够以少击多,未曾败过。被围日久,开始时是杀马吃,马吃完了,人们知道将要死去,但没有背叛的。城破之日,睢阳剩下的老百姓只四百人而已。
张镐至淮口,宋州已陷,张巡去世后三天,张镐兵到,张镐怒晓闾丘晓逗留不进,即令将士将闾丘晓擒来见。将士将闾丘晓押到,张镐怒对张镐说:“汝身为朝廷命官,既然不听从本帅命令!前段时间本帅就听闻你妒忌大唐官员诗人王昌龄的才华将其杀害,现在你又贪生怕死,见死不救,你这样的人渣大唐要你何用?”于是下令将闾丘晓杖杀。命中书舍人萧昕为张巡做悼词,悼词说:“张巡护卫江、淮,挫贼气焰,天下不亡,是张巡等人的功劳”。天下没有异议。
肃宗下诏书,追封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南霁云为开府仪同三司,并追封为扬州大都督,并对他们的子孙加以恩宠。睢阳、雍丘免徭役税收三年。张巡之子张亚夫被任为金吾大将军,许远之子许玫被任为婺州司马。令在睢阳分别为张巡、许远立庙,每年按时祭祀。
至德二年春正月,武威郡九姓商胡安门物与河西兵马使盖庭伦等叛,杀节度使周佖,武威郡判官崔称率众讨之。双方对峙,崔称出马,怒对盖庭伦说:“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既然敢落井下石?”盖庭伦说:“安禄山都可以称王称帝,本将军为什么不可以?”于是令胡人安门物出战,崔称大怒,拍马直取安门物,安门物用刀抵挡,双方大战五十回合,崔称一枪怒刺安门物于马下,叛军大军,崔称举枪一呼,领军冲杀,盖庭伦也领军冲杀,崔称骤马如猛虎扑食,三枪就将盖庭伦刺死,叛军大败而逃,官军追平之。
是日,蜀郡健儿贾秀见唐玄宗带来的兵马个个得到很多封赏,蜀兵得到的封赏却少得可怜,于是怂恿五千人谋逆,太上皇李隆基御蜀郡南楼,将军席元庆等率军出击,双方在成都街道上对峙,气氛非常紧张,席元庆以剑指贾秀说:“你这个逆贼,既然敢聚众造反?”贾秀怒说:“你们是客,我们是主,太上皇和节度使赏赐却只重你们而轻我们,是何道理?”双方于是大战,贾秀不敌,三十回合就被席元庆砍死。叛乱被平息。
安庆绪署徐归道平卢节度,王玄志与平卢将侯希逸等又袭杀归道。王玄志令董秦以步卒三千自雍奴(天津)为苇筏过海。贼将石帝庭、乌承洽来拒;董秦与董竭忠击退之,双方转战累日,董秦遂收鲁城、河间、景城等,大获资粮,以赴本军。董秦等复与大将田神功率兵讨山东平原、乐安郡,下之;擒贼伪刺史臧瑜等。防河招讨使李铣承制以董秦为德州刺史。
安禄山死后,大唐朝廷欲图大举,收复两京,肃宗下令:“尽括公私马以助军。”给事中李暠署云:"无马"!大夫崔光远劾之,说:“李暠说出这样的丧气的话,就是坏我军士气,应该予以处罚。”肃宗于是贬李暠为江华太守。诏郭子仪还凤翔,进位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授李光弼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令其率景城、河间之卒五千赴太原,准备收复河北。
颜真卿带领众人历江淮、荆襄,归朔方,在凤翔朝见肃宗,肃宗封颜真卿宪部尚书,不久加御史大夫。中书舍人兼吏部侍郎崔漪带着酒色上朝,谏议大夫李何忌在朝廷行列中不恭敬,颜真卿弹劾他们说:”崔漪临朝喝酒,李何忌目无尊长,应该皆处斩。“崔漪和李何忌大惊,连忙下跪求饶。肃宗怒,贬崔漪为右庶子、李何忌为西平郡司马。从此,朝臣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