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军事抗战 > 大唐热血传奇 > 章节目录 > 第三十三章 李希烈攻杀梁崇义 官军大败李纳

第三十三章 李希烈攻杀梁崇义 官军大败李纳

书名:大唐热血传奇 作者:北流罗文杰 更新时间:2020-02-07 20:45 字数:7196

    夏四月,德宗省沔州(汉阳)。梁崇义大惊,以为德宗要亲自讨伐襄阳,德宗封襄州梁崇义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梁崇义内心才稍微安稳。德宗又省燕州、顺化州,并平琴州为党州。于是贬礼部侍郎于召桂州刺史,御史中丞袁高韶州长史。以军兴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于是以淮宁军节度使李希烈充汉南北诸道都知兵马招抚处置等使,封南平王。以浙江西道为镇海军。加苏州刺史韩滉检校礼部尚书、润州刺史,充镇海军节度使、浙江东西道观察等使。以御史中丞一员为理匭使,谏议大夫一员知匭使;给事中、中书舍人为监考使。

    建中二年夏,郭子仪病甚,德宗令舒王李谊传诏省问。及李谊到郭府门,郭氏子弟迎拜于外,王不答拜;郭子仪卧不能兴,以手叩头谢恩而已。郭子仪子曜、旰、晞、昢、晤、暧、曙、映等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诸孙数十人,每群孙问安,不尽郭子仪辨,点头颔之而已。

    六月十四日,郭子仪薨,时年八十五,德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下诏说:“天地以四时成物,元首以股肱作辅,公台之任,鼎足相承,上以调三光,下以蒙五岳。允釐庶绩,镇抚四夷,体元和之气,根贞一之德,功至大而不伐,身处高而更安。尚父比吕望之名,为师增周公之位,盛业可久,殁而弥光。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若神。昔天宝多难,羯胡作祸,咸秦失险,河洛为戎。公能扶翼肃宗,载造区夏。于国有患,劳其戡定;于边有寇,藉其驱除。安社稷必在于绛侯,定羌戎无逾于充国。绛台绥四散之众,泾阳降十万之虏。勋高今古,名璟夷狄,而劳乎征镇,二纪于兹。

    以春秋既高,疆埸多事,罢彼旌钺,宠在台衡。以公柱石四朝,籓翰万里,忠贞悬于日月,宠遇冠于人臣,尊其元老,加以崇号,期寿考之永,养勋贤之德。膏肓生疾,药石靡攻,人之云亡,梁木斯坏。虽赙礼加等,辍朝增日,悼之流涕,曷可弭忘!更议追崇,名位斯极,而尊为尚父,官协太师,虽爵秩则同,而体望尤重。敛以衮冕,旌我元臣。圣祖园陵,所宜陪葬,式墓表文终之德,象山追去病之勋。千载如存,九原可作,册命之礼,有司备焉。可赠太师,陪葬建陵。仍令所司备礼册命,赙绢三千匹、布三千端、米麦三千石。”

    并令旧令一品坟高丈八,而德宗诏特加十尺。群臣以次赴宅吊哭。凶丧所须,德宗并令官给。及郭子仪下葬,德宗御安福门临哭送之,百僚陪位陨泣,朝廷郭子仪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庭。

    德宗以检校秘书少监郑叔则为御史中丞、东都畿观察使。以怀郑、河阳节度副使李芃为河阳三城、怀州节度使,仍割东畿五县隶李芃。李芃,字茂初,赵郡人。早年即有才名,曾任上邽主簿,后屡次升迁,任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山南东道观察支使。唐代名臣严武任京兆尹时,调李芃为长安尉,李勉任江西观察使,任命李芃为秘书郎兼监察御史。永泰初年,李芃兼任殿中侍御史。当时,宣、饶二州贼人方清、陈庄聚众为盗,占据山洞,断绝江路,劫掠商旅,李芃请求李勉在秋浦置州,以兵守其要地,讨伐盗贼。李勉同意,上报唐代宗,得到批准,朝廷于是以宣州的秋浦、青阳、饶州等地设置池州,以李芃摄行事兼侍御史。不久,魏少游代替李勉为江西观察使,又任命李芃为检校虞部员外郎,兼任都团练副使。此后,李芃不断升迁,摄江州刺史,又被永平军节度使的李勉奏为校工部郎中、兼侍御史,摄陈州刺史。同年,汴州守将李灵曜叛乱,李勉任李芃为亳州防御使,开陈、颍运路,以通漕运。唐德宗继位,授李芃为检校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河阳三城镇遏使,抚劳备至,任河阳节度使路嗣恭的副手,进位检校左庶子、河阳三城怀州节度观察使。

    大唐自河西、陇州陷吐蕃,伊西、北庭为蕃戎所隔,间者李嗣业、荔非元礼、孙志直、马璘辈皆遥领其节度使名。初,李元忠、郭昕为伊西北庭留后,隔绝之后,不知存亡,至是遣使历回纥诸蕃入奏,朝廷方知伊西、北庭音信,德宗嘉之。于是下诏说:“二庭四镇,统任西夏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国朝以来,相奉率职。自关、陇失守,东西阻绝,忠义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遵礼教,皆侯伯守将交修共理之所致也。伊西、北庭节度观察使李元忠可封北庭大都护,四镇节度留后郭昕可封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其伊西、北庭将士叙官,仍超七资。

    德宗以中书侍郎、平章事杨炎为左仆射,以前永平军节度使张镒为中书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侯希逸知省事,迁司空。诏出而侯希逸卒。德宗废朝三日,赠希逸太保。于是以河中尹关播为给事中,同州刺史李承为河中尹、晋绛都防御观察使。以邠宁节度使李怀光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以鄜坊、丹延观察留后李建徽为坊州刺史、鄜坊丹延都团练观察使。以幽州陇右节度使、中书令朱泚为太尉。

    李忠臣尝因奏对,德宗对其说:“卿耳甚大,真贵人也。”忠臣对说:“臣闻驴耳甚大,龙耳甚小;臣耳虽大,乃驴耳也。”德宗乐之。时常侍张涉乃德宗在春宫时侍讲,承恩用事,坐受财贿事露,德宗将以法绳之涉。李忠臣奏说:“陛下贵为天子,而先生以乏财抵法,以愚臣观之,非先生之过也。”德宗意解,但令归田里。前湖南观察辛京杲尝以忿怒杖杀部曲,有司劾奏京杲杀人当死,德宗从之。李忠臣又奏说:“京杲合死久矣!儒生;上问之,对说:“渠柏叔某于某处战死,兄弟某于某处战死,渠尝从行,独不死,是以知渠合死久矣。”德宗亦悯然,不令加罪,改授辛京杲王傅而已。

    李勉增广汴州城, 有人谬称德宗车驾将东封泰山。李正己闻而猜惧,以兵万人屯曹州,遣使说田悦:“德宗假东封泰山之名,实际是想图我等,我们应该同为拒命”。田悦乃与李正己、梁崇义等谋各阻兵,以判官王侑、扈萼、许士则为腹心,邢曹俊、孟希祐、李长春、符璘、康愔为爪牙。

    李宝臣卒时,子李惟岳为行军司马,三军推为留后,惟岳仍遣使上表求袭父任,朝旨不允,李惟岳于是谋袭父位。李宝臣旧将易州刺史张孝忠以州归顺朝廷,朝廷遂以张孝忠代李宝臣,派使者让李惟岳护丧归京,惟岳不受命。魏博节度使田悦上章保荐,请赐惟岳旄节,德宗又不许。李惟岳乃与田悦、李正己同谋拒命,判官邵真泣谏说:“主公不见安禄山、史思明父子的下场吗?”。惟岳暗懦,初虽听从,终为左右所惑而止。而所与图议,其奸吏胡震、家人王他奴等劝惟岳说:“公子拥七州之地,兵五万、马五千匹,将士勇冠河朔而受制朝廷,不亦耻呼?”李惟岳大怒,于是拒逆为事。

    至李惟岳舅谷从政者,有智略。为李宝臣所忌,称病不出,至是知惟岳之谋,虑其覆宗,乃出谏惟岳说:“今天下无事,远方朝贡,主上神武,必致太平。如至不允,必至加兵。虽大夫恩及三军,万一不捷,孰为大夫用命者?又先朝相公与幽帅不协,今国家致讨,必命朱滔为帅。彼尝切齿,今遂复雠,可不惧乎!又顷者相公诛灭军中将校,其子弟存者,口虽不言,心宁无愤?兵犹火也,不戢自焚。往者田承嗣佐安禄山、史思明谋乱天下,千征百战。及顷年侵扰古洺、相等州,为官军所败,及贬永州,仰天垂泣。赖先相公佐佑保援,方获赦宥,若雷霆不收,承嗣岂有生理!今田悦凶狂,何如承嗣名望?苟欲坐邀富贵,不料破家覆族。而况今之将校,罕有义心,因利乘便,必相倾陷。为大夫画久长之计,莫若令弟惟诚知留后,大夫自速入朝。国家念先相公之功,见大夫顺命,何求而不得?今与群逆为自危之计,非保家之道也。”惟岳亦素忌谷从政,皆不听,竟与魏、齐谋叛。

    话说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拥有十五州,内视同列,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法令齐一,赋税均轻,军阀之中最称强大,威震邻辞。历检校司空、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同平章事、太子太保、司徒。后自青州徙居郓州,使子李纳及腹心之将分理其地。建中后,李正己畏惧朝廷,多不自安。闻朝廷将筑汴州城,乃移兵屯济阴,昼夜教习为备。河南骚然,天下为忧,德宗羽檄驰走,征兵以益备。李正己又于徐州增兵,以扼江淮,于是朝廷大运河运输为之改道。

    八月辛卯,李正己发疽卒,时年四十九。子李纳擅总兵政,秘之数月,乃发丧。李纳少时,正己遣纳将兵备秋,代宗召见,嘉之,自奉礼郎超拜殿中丞、兼侍御史,赐紫金鱼袋。历检校仓部郎中,兼总父兵,奏署淄州刺史。李正己将兵击田承嗣,奏李纳署节度观察留后。寻迁青州刺史,又奏署行军司马,兼曹州刺史、曹濮徐兗沂海留后,又加御史大夫。

    李希烈,辽西人。父李大定。李希烈少从平卢军,后随李忠臣过海至河南。宝应初,李忠臣为淮西节度,署李希烈为偏裨,累授将军、试光禄卿、殿中监。李忠臣兼领汴州,希烈为左厢都虞候,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历末,驱逐李忠臣,朝廷诏以忻王为淮西节度副大使,授希烈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节度留后,令滑亳节度李勉兼领汴州。

    德宗即位后月余,加李希烈御史大夫,充淮西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又改希烈淮西节度淮宁军以宠之。建中元年,又加李希烈检校礼部尚书。李希烈想兼并山南东道,数请兴师讨山南东道节度梁崇义,崇义惧,军旅之事加严。

    李希烈上表数梁崇义过恶说:“梁崇义与田承嗣、李正己、薛嵩、李宝臣勾结,奄有襄、汉七州之地,带甲二万,连结根固,未尝朝觐,请率先诛讨。”德宗悦之,每对朝臣多称希烈忠诚。吏部郎中、淮南西道黜陟使李承自黜陟回,因奏之说:“希烈将兵讨伐,必有微勋,但恐立功之后,纵恣跋扈,不禀朝宪,必劳王师问罪。”德宗未信。

    时,流人郭昔告朝廷说:“梁崇义招兵买马,而且下令襄、汉七州戒严,一定为变。”崇义闻之,乃慌忙上表说:“臣对朝廷忠贞不二,流人郭昔既然敢诬告本节度使,请求朝廷治罪郭昔”。德宗坐决杖配流放郭昔,命金部员外郎李舟谕旨以安梁崇义。

    初,刘文喜作难,李舟尝入其城说利害,文喜拘之,会帐下杀文喜而降。四方反侧者闻之,以为李舟必能覆军杀将,是以皆恶之。及李舟至,劝李希烈说:“德宗英明神武,节度使应该入觐皇上,以免杀身之祸,不然会成为第二个刘文喜。”梁崇义见李舟言颇切直,益不悦。

    二年春,德宗发五使宣谕诸道军阀,而李舟复如荆、襄,梁崇义虑有变,拒境不纳,上言:“军中疑惧李舟,请换他使”。由是益不安,凶谋日深,宾僚或有忠言沮劝,多遭崇义伤害。时河北、山东群凶方自疑阻,朝廷将仗大信,欲来而安之,以示天下。仍加梁崇义同平章事,其妻子悉加封赏,且赐铁券誓之,兼授其裨将蔺杲为邓州刺史,遣御史张著赉手诏征之。梁崇义益恐怖,使持满而受命。蔺杲奉诏书,又不敢发,驰诣梁崇义请命,崇义益疑惧,对著号哭,不受诏。

    初,杨炎之南来,途经襄、汉,固劝梁崇义入朝,崇义不能从,已怀反侧。杨炎听闻德宗令李希烈率兵讨伐梁崇义,谏德宗说:“李希烈始与李忠臣为子,亲任无双,竟逐忠臣而取其位,背本若此,岂可信也!居常无尺寸功,犹强不奉法,异日平贼后,恃功邀上,陛下何以驭之?”德宗说:“朕假希烈兵势以讨崇义,然后别图希烈”。杨炎固言不可,德宗不能平,乃说:“朕业许之矣,不能食言。”

    六月,德宗诏征四方兵、诸军节度率兵讨梁崇义;加李希烈南平郡王,兼汉北都知诸兵马招抚处置使,使希烈统击之。梁崇义乃发兵攻江陵,以通黔、岭,及大军到四望,大败而归,遂屯襄、邓。李希烈先发千余人守临汉,崇义屠之,无遗噍。李希烈大怒,统大军缘汉江而上,梁崇义使将翟晖、杜少诚迎战于蛮水,希烈猛将吴少诚、陈仙奇大破之;翟晖、杜少诚复合于涑口,希烈又破之。二将求降,希烈受之,使统本兵入襄阳号令,以安百姓。

    梁崇义听闻前方将领大败而降,乃领亲兵老小闭壁死守襄阳。将守者斩关争出,崇义不可止。其年八月,梁崇义知道大势已去,乃与其妻投井而死,李希烈传首阙下。李希烈将梁崇义亲戚皆戮之,怒对降军说:“本节度使发千余人守临汉,你们既然敢屠之,一个不留,这就是报应!”于是选其尝从临汉之役者三千人,悉斩之。朝廷录李希烈功,加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赐实封五百户。

    德宗以易州刺史张孝忠为恆州刺史,充成德军节度观察使。时,兵部尚书、翼国公路嗣恭卒,朝廷赠其左仆射。德宗以晋绛观察使李承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观察等使。以杭州刺史元全柔为黔中经略招讨观察等使。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拥兵襄州,遂有其地。朝廷虑其不受命,欲以禁兵送李承,李承请单骑径行。既至,李希烈处李承于外馆,迫胁万态,李承恬然自安,对李希烈的爪牙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本刺史既然敢单骑而来,誓死王事。”李希烈不能屈,遂剽虏阖境所有而去,襄、汉为之空。

    德宗尝访宰相群臣中可以大任者,卢杞荐张镒、严郢,而杨炎举崔昭、赵惠伯。德宗以杨炎论议疏阔,遂罢炎相,为左仆射。卢杞于是独揽大权。卢杞,字子良,河南滑州灵昌人。御史中丞卢奕之子,因家门的庇护出仕任清道率府兵曹。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征召其为朔方掌府掌书记、任大理评事、监察御史,卢杞因病免去官职。后朝廷召卢杞入补任鸿胪丞,升任殿中侍御史、膳部员外郎,出任忠州刺史。卢杞到达荆南,谒见节度使卫伯玉,卫伯玉对其不喜欢。卢杞上书称病辞职返回京城,历任刑部员外郎、金部、吏部郎中。 建中初年,德宗以卢奕人品出众、忠于朝廷、死难洛阳,乃征卢杞入任御史中丞。 建中二年二月,卢杞升任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十天后,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杨炎因卢杞相貌丑陋没有见识,以前与其同处宰相之位,心里很不高兴。后数日中谢,杨炎与德宗对于延英殿,及出,驰归,不至中书,卢杞自是益怒。卢杞寻引严郢为御史大夫。初,严郢为京兆尹,不附杨炎,炎怒之,讽御史张著弹严郢,郢罢兼御史中丞。杨炎又夙闻源休与严郢有隙,乃拔休自流人为京兆尹,令伺郢过。源休莅官后,与严郢友善,杨炎大怒。张光晟方谋议杀回纥酋帅,杨炎乃以源休为入回纥使,休几为虏所杀。严郢寻坐以度田不实,改为大理卿,时人惜之。至是,卢杞因群情所欲,又知严郢与杨炎有隙,故引荐之。

    杨炎子杨弘业不肖,多犯禁,受赂请托,严郢按之,兼得其他过。初,杨炎将立家庙,先有私第在东都,令河南尹赵惠伯货卖之,惠伯为炎市为官廨。时惠伯自河中尹、都团练观察等使初受代,严郢奏追捕惠伯诘案。御史以杨炎为宰相,抑吏货市私第,贵估其宅,贱入其币,计以为赃卢。杞召大理正田晋评罪,晋说:“宰臣于庶官,比之监临,官市贾有羡利,计其利以乞取论罪,当夺官。”卢杞怒,谪田晋衡州司马。更召他吏将杨炎绳之于法,他吏说:“监主自盗,罪当绞杀。”开元中,萧嵩将于曲江南立私庙,寻以玄宗临幸之所,恐置庙非便,乃罢之。至是,杨炎以其地为庙,有飞语者云:“此地有王气,炎故取之,必有异图。”语闻,德宗愈怒。及台司上具杨炎狱,德宗诏三司使同覆之。

    建中二年十月,德宗下诏说:“尚书左仆射杨炎,托以文艺,累登清贯。虽谪居荒服,而虚称犹存。朕初临万邦,思弘大化,务擢非次,招纳时髦。拔自郡佐,登于鼎司,独委心膂,信任无疑。而乃不思竭诚,敢为奸蠹,进邪丑正,既伪且坚,党援因依,动涉情故。隳法败度,罔上行私,苟利其身,不顾于国。加以内无训诫,外有交通,纵恣诈欺,以成赃贿。询其事迹,本末乖谬,蔑恩弃德,负我何深!考状议刑,罪在难宥。但以朕于将相,义切始终,顾全大体,特有弘贷,俾从远谪,以肃具僚。可崖州(海南岛)司马同正,仍驰驿发遣。”

    杨炎被流放,一路奔波受苦,途经大唐万里之外的广西北流鬼门关,看到前面雾气弥漫、前途迷漫,似乎已预感到前景不妙,于是感叹写下《流崖州至鬼门关作》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何处是,生度鬼门关。”杨炎去崖州百里赐死,年五十五。

    冬十月乙酉,德宗加宣武军节度使刘洽御史大夫。徐州刺史李洧弃其帅李纳,以州降朝廷。朝廷授李洧御史大夫、招谕使,封潮阳郡王。李纳听闻李洧以徐州叛己,大怒说:“彭城险厄,洧背宗,不可饶恕。”乃悉兵围徐州。

    德宗诏宣武军节度刘洽与神策将曲环等诸军救之。刘洽,滑州匡城人。少倜傥,不理生业;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大历中,为永平军衙将。李灵曜据汴州,刘洽将兵乘其无备,径入宋州,朝廷遂诏洽以州隶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奏署刘洽宋州刺史。建中二年,加兼御史中丞、亳颍节度等使。

    李纳遣兵围徐州拼命攻打,刘洽与诸援军杀到,内外夹击,大破贼军于城下,斩首万余级,贼军残兵败将落荒而逃。由是运河转输路得通,朝廷加刘洽御史大夫。刘洽率兵乘胜追击,将兵于濮阳,攻破其城外。李纳自城上见洽,涕泣悔罪,说:“本帅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朝廷,请将军和朝廷饶恕淄青。”刘洽怒说:“既然你知道悔改,那就亲自到京师谢罪。”

    李纳于是遣判官房说以其弟李经、男李成务朝京师,请因刘洽从顺。会中使宋凤朝见之,以为李纳计蹙,欲诛破之以为己功,奏请朝廷说:“李纳胆大妄为,既然敢起兵造反,现在一败再败,已成为瓮中捉鳖,应该乘机将其铲除。”德宗乃械房说等系禁中。

    德宗以为李纳气数已尽,乃准备收拾李惟岳,下诏说:“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恆州刺史、袭陇西郡王李惟岳,以其父宝臣有忠劳于王室,惟岳隳坠父业,蔑弃国恩,缞绖之中,擅掌戎务。外结凶党,益固奸谋,不孝不忠,宜肆原野。削尔在身官爵。”

    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洄与杨炎友善,杨炎得罪,韩洄常不自安。无何,洄兄子韩皋抗疏理杨炎罪,卢杞怒,以为是韩洄令韩皋为之,于是怂恿德宗贬韩洄蜀州刺史,以江淮转运使、度支郎中杜佑代判度支、户部事。德宗以陕州长史李齐为河中尹,充河中晋绛防御观察使;以商州刺史姚明扬为陕州长史、本州防御、陆运使;以权盐铁使、户部郎中包佶充江淮水陆运使。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曾祖杜行敏,荆、益二州都督府长史、南阳郡公。祖杜悫,右司员外郎、详正学士。父杜希望,历鸿胪卿、恆州刺史、西河太守,赠右仆射。杜佑以廕入仕,补济南郡参军、剡县丞。时润州刺史韦元甫尝受恩于杜希望,杜佑谒见,元甫未之知,以故人子待之。他日,元甫视事,有疑狱不能决。杜佑时在旁,元甫试讯于杜佑;佑口对响应,皆得其要。元甫奇之,乃奏为司法参军。韦元甫为浙西观察、淮南节度,皆辟杜佑为从事,深所委信。累官至检校主客员外郎,入为工部郎中,充江西青苗使,转抚州刺史。后改御史中丞,充容管经略使。杨炎入相,征杜佑入朝,历任工部、金部二郎中,并充水陆转运使,改度支郎中,兼和籴等使。时方军兴,馈运之务,悉委于杜佑;朝廷迁佑户部侍郎、判度支。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