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广西晴天突变,洪秀全等人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起义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大片地域。同年底,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杨秀清领东王封号,并担任太平军统帅,正式掌管兵权。次年四月,杨秀清指挥太平军从永安胜利突围,辗转准备进入湖南,途中遭遇埋伏,损失惨重,南王冯云山阵亡。六月,太平军进入湖南。为号召全国各地革命势力合力反抗清王朝,杨秀清与西王萧朝贵会衔发布了《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和《救一切天生天养谕》共三篇檄文,声讨清王朝。这三道檄文成功地引发了各地各族的起义。
不久,太平军实施进军江南的战略计划,1853年3月,太平军前锋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洪秀全抵达后,正式宣布定都南京,并改名为天京。
1854年2月,曾国藩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发表《讨粤匪檄》,在檄文里,他愤慨地说道:“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率领湘军倾巢出动,镇压太平军。
然而,战况复杂,曾国藩屡战屡败,精神几乎崩溃,几次跳江和拔剑自刎都被部下救下。
此时,幕僚李元度快步走进大帐,边走边挥着手中的东西说:“曾帅,曾帅,有好消息。”
“战局如此窘困,何喜之有?”曾国藩低着头也不看他,没有好气地反问道。
“您看,这书是传说中神奇的大唐秘籍,第三十四象应该是对应太平天国的,谶曰:‘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李元度翻开簿册指着给曾国藩看。
“嗨,此书以前我曾有耳闻,打仗靠的是手中的真家伙,这书不能当真也。”曾国藩叹气道。
“大帅,您看,这‘头有发’,不是指太平军长毛吗?那些贼人都是解开辫子留长发,再看‘衣怕白’,正是那些广西老山贼从不穿白衣服。”李元度满心欢喜地解释道,“这更有‘太平时,王杀王’,指太平天国会发生内讧。”
“哈哈,哪有这么一厢情愿的好事。”曾国藩苦笑道,“我反复说过,打仗还是靠我们手中的硬家伙,这些图谶有什么用啊。”
“大帅,此书用处可大了,”李元良神秘地说道,“不管它是真是假,只要我们告诉士兵它是真的,就能鼓舞一大部分士兵的士气。”
曾国藩沉默良久,缓缓地说道:“言之有理,此策甚好。”
“大帅,您看,这里有我朝初年金圣叹批注:‘证已往之事易,推未来之事难,然既证已往,似不得不推及将来,吾但愿自此以后,吾所谓平治者皆幸而中,吾所谓不平治者幸而不中,龙凤呈祥吾可千无罪矣。此象疑遭水灾或兵戎与天灾共见,引一乱也。’”
“此书确实可信,”曾国藩霍地站起来,“速将此书抄于众将官,注意严格保密,不许见于书信中。”
“遵命!”李元良领命而去。
1856年9月初,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长江的出口处,江水忽然被染成了红色,捆绑着黄衣黄褂的尸体接连顺河漂流,数不胜数,令人震惊。城外的老百姓吓得战战兢兢,都举家外逃了。江南大营负责侦察的清军赶快回去报告,清军将领断定,太平天国内部一定发生了内讧——神奇的大唐秘籍应验了。守将迅速将情况报告给曾国藩。
清军猜对了,太平天国内部果然发生了大事。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在东王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先后击溃江北、江南大营,天京一度解围。
巨大胜利的后面,却隐藏着极度的危险。外患刚去,内忧就很快浮出水面。最大的矛盾是天王和东王的关系。杨秀清作为东王本应在天王之下,但他时不时以“天父”下凡的名义,直接给洪秀全或越过其给太平军部众发号施令。杨的权威日盛,气势骄横,穷极奢欲,甚至对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诸王也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韦昌辉与杨秀清有很深的个人恩怨,韦对杨恨之入骨。原来韦昌辉的哥哥因得罪杨秀清而遭其下令五马分尸,连韦昌辉自己也被杨秀清打过数百杖,以至于站不起来。但众人只能暂时委曲求全,对杨秀清曲意奉承,即使杨秀清纵欲过度,“久乃不能入”,韦昌辉也为讨好杨秀清四方发榜求医。
杨秀清的势力很大,各王不敢轻易下手。自从西王萧朝贵去见上帝后,太平天国里只有杨秀清可以通神,每当他通神的时候,众人都非常紧张,跪伏屏息,汗不敢出,生怕东王借“天父”发怒为名,把自己的小命枉送。洪秀全的二哥洪仁达,就因小事被杨秀清借“天父”名义给捆了差点打杀。
一天夜间,有人偷窥了洪天王和妃子们行男女之事,不巧被更衣的妃子发觉,洪天王大怒,将此人绑了要杀头。这事就有人报到了东王那儿,杨秀清对此很不以为然,于是他“咣当”一声倒地,摇身一变,再次以“天父”下凡训斥洪秀全:“尔与兄弟打江山,杀人大事,何不与四弟商议!此须重罚!”
重罚就是要打洪秀全屁股。洪天王有苦说不出,只能跪下认罚。幸好有其他兄弟求情说愿意替天王受罚,佯装“天父”的杨秀清才见好就收,免此一打。
几天后,杨秀清假装生病,要洪秀全前去探视。洪秀全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天王府,心中极不情愿,可也无可奈何。来到东王府后见到杨秀清躺卧在宽大的床上,旁边有四个妖艳的美女在服侍,而床边既没有椅子,也没有凳子,只设了一个小榻给他坐。
洪秀全强压心头怒火,假心假意地宽慰东王好生养病。杨秀清也不理会,故作呓语说:“人家都说天无二日,人无二主,秦时二日相斗,这是为什么啊?”洪秀全大惊,赶紧下令让手下随员对杨秀清九叩首,三呼东王万岁。
洪秀全突然的举动,反倒让杨秀清一时没反应过来。本来杨秀清想引诱洪秀全逊位,如果不答应的话就动手杀了他。但是洪秀全猝令手下对杨秀清高呼万岁,反倒让他无话可说,只好打起呼噜装睡了。
洪秀全见杨秀清半天没有反应,便假称上厕所,乘着机会跑回了天王府。洪秀全走了后,杨秀清突然睁开眼睛,问左右:“天王去哪儿了?”左右说上厕所了,杨秀清才没有继续装下去。
洪秀全回到天王府后,后怕得全身直冒冷汗,立刻下令紧闭宫门,让强壮的女兵们加强护卫,并连夜写下血字诏书,密召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速回天京护驾。
韦昌辉与秦日昌得令后,带领3000精兵日夜兼程,于第三天深夜到达天京城外。当他们到达水西门的时候,守城士兵不给开门,说:“没有东王的令箭,不能开城门。”韦昌辉听后大怒:“我就是奉了东王的密令,这才星夜赶来,你们竟然胆敢阻拦,不想活了吗?”
守城士兵一听是北王,心里害怕耽误军机要事,就开门放行了。韦昌辉毫不客气,迅速控制城门,率人直奔东王府。在东王府的门口,遭到杨秀清卫士的激烈抵抗,韦昌辉登高大呼:“奉天王密诏讨贼,顺从的人自行散去不加罪!”深夜当中,东王府中人大部分迷迷糊糊,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渐渐被驱散。
控制天京城外围后,韦昌辉带着亲兵直扑杨秀清的卧室。杨秀清当时本已睡觉,突然被外面的厮杀声吵醒,听到外面动静不对,吓得赶紧躲在水阁下面,但最后还是被搜到并给捆了带走。东王所有的妻妾子女,全部被韦昌辉的亲兵杀死,即使是那些身怀有孕的妻妾,也无一幸免。
韦昌辉早就对杨秀清恨之入骨,想到自己的亲哥哥被杨秀清五马分尸,韦昌辉目眦俱裂,喝令手下将杨秀清狠狠捆紧,连夜押去天王府见洪秀全。但洪秀全听说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全家,非常震惊,心想这又是一个手段更加毒辣的“杨秀清”,要是把他扶正到杨秀清地位的话,恐怕以后同样是专横难制,于是便想赦免杨秀清,以便自己从中操控。
韦昌辉见天王出尔反尔,愤怒至极,因为他已经斩杀尽了杨秀清的家眷,如果放走杨必将遭其更狠毒的报复。于时,韦昌辉一不做二不休命令左右立刻斩杀杨秀清。天王得知杨秀清被杀后,也不褒奖韦昌辉的功劳,反下诏说不要多杀,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韦昌辉发现自己做了那么多事,却得不到天王的支持,心情烦躁,又担心杨秀清的余党报复,于是矫诏说前去和杨秀清划清界限的人都可以赦免,三千多位原东王的部下受骗前去投诚,结果被韦昌辉一网打尽,杀得血流遍地。随后韦昌辉又下令关闭城门,全力捉拿杨秀清剩余的党羽。在半个月里,天京城内,血雨腥风,近两万太平军精英,被屠杀殆尽。
翼王石达开闻此大变,急速赶回天京。途中遭遇一股清军,太平军将士奋勇杀敌,一举击溃清军,并斩杀一名将官。兵士从其身上搜到一本书,连忙呈报给翼王。石达开一看,原来是一本秘籍,书中间有一页被折上,打开一看,正是第三十四象,谶曰:‘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看完此象,石达开不禁长叹一声,随即口吐鲜血。显然,以他的聪明才智,早已明白谶言之意。
进城之后,石达开压住心中怒火,见到韦昌辉后好言劝道:“杨秀清谋反篡位,死不足惜。但那些广西老乡,大都无罪,你现在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们都杀了,弄得人人自危,这只能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啊。”
“那些人都是杨秀清的同党,不杀死他们他们就要谋反,这些人死有余辜。”韦昌辉瞪着血红的眼睛吼道。
“即使和杨秀清有点联系,那也不尽然是同党,更不能不审问清楚啊,这样不分青红皂白随便草菅人命是对太平军最大的伤害。”石达开越说越激动,越说声调越高。
韦昌辉听后无以言对,他心里清楚自己杀戮太多,天京人都痛恨自己而盼望石达开来主持工作,于是又想杀了石达开,去除这个强有力的政治对手。由于提前获得了消息,石达开家门都没进,就连夜用绳子爬出城墙逃走了。韦昌辉后脚率兵冲进翼王府,随意屠戮,可怜石府一门无一幸存。石达开连夜奔到安庆召集部属,发兵杀回天京。韦昌辉听说石达开大军将至,惊恐之下,干脆破罐子破摔,每天都杀人泄愤。
韦昌辉的血腥屠杀引起了天京剩余太平军将士的共愤,在洪秀全的号召下,这些人反攻韦昌辉并将之捉拿。洪秀全在第一时间下令将韦昌辉五马分尸,并逮捕了同党燕王秦日纲,将之斩首示众。随后,洪秀全将两人首级派人送到石达开军中,石达开这才重新回到了天京。在进入天王府时,石达开看到了墙外栅栏上挂满的一块块发黑发臭的肉,上书“北奸肉,只准看不许取”。原来韦昌辉的首级不仅被割去,其尸体也被寸磔成二寸左右的小块,挂于此处示众!
自此,东南西北,四王皆去,只剩下个翼王石达开。石达开精明强干,在太平军中威信很高。
洪秀全经此大变,头发白了很多。他心里也多长了个心眼,对于外人心存畏惧,只相信自己的家族人。虽然石达开深孚众望,但洪天王也对他起了疑惧之心。于是,洪秀全把大权分为两半,军权分给李秀成等人,政权则委托给了胞兄洪仁发、洪仁达,而精力充沛的石达开,反而被闲居在家,无所事事。
洪仁发、洪仁达二人素来喜好贪敛财物,又无德无能,自以为是,日渐专横,胡乱指挥。年轻气盛的石达开气愤难耐。此时,他手下的谋士看在眼里,悄悄地向他谏言说:“大王既然深得军心,何必在此受制于人?中原不易拿下,何不率军挺进四川,做一番当年刘玄德的鼎足之业?”石达开听了觉得颇有道理。
1857年6月,石达开率部属数万出走,离开天京赴安庆,开始了漫长而凄惨的“西征之路”。1863年,石达开率军在大渡河前,遭当地土司和清军的夹击,进退无路,陷于绝境。无奈之下,石达开自请入骆秉章军帐之中,骆秉章说:“你来投降的吗?”石达开大义凛然道:“我来求死,兼为士卒请命,请你放过那些剩余将士的性命。”骆秉章竖着大拇指说:“好。”不久,石达开被凌迟处死,所部2000余人,包括妻女,都被屠戮干净。
君臣内讧,兄弟相残,曾经锐不可当的太平天国终于被天京事变的血腥屠杀撕下了面纱。军中当时流传歌谣说:“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下令收缴所有流传在民间的大唐秘籍并焚毁,并严格禁止在各类书籍上谈论此书,所以自清中期以来,所有关于秘籍的记载都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