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古代言情 > 大唐蝶梦 > 章节目录 > 第十六章 难忘岁月

第十六章 难忘岁月

书名:大唐蝶梦 作者:高祥福 更新时间:2019-07-24 09:13 字数:2503

    300年后,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已有11年,农业合作化已在全国农村推广实施。

    山东曲阜王家村是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山村,早在从前当地就有句谚语: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村西边有一座尼姑庵,解放后被拆掉,砖、瓦、木材被拿去盖公社大会堂了。里面的尼姑大多还俗了,但一个老尼姑和一个小尼姑没有走,在原来的庵旁,盖了两间草房。

    到了3月,春荒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老尼姑知道时日不多,她让徒弟把她扶到莲花缸里,不吃不喝,闭目念经,没过多久,圆寂归西。

    村里人得到小尼姑报信,一起赶到村西帮小尼姑把师父埋了,是12个人把她抬到坟地的,享受了莫大的哀荣。确实,能坐莲花缸是老尼姑的福气,至于12个人抬,并不是为了对她表示尊敬。此时,即使青壮年自己也站不稳,况且还要把绑着莲花缸的两根大横木举到肩上……这次安葬老尼姑,村里的小孩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在一间草棚里,小孩们闻到了肉香味。这帮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事后还去“侦察”,发现小尼姑在剥老鼠皮,让他们羡慕不已。

    ……

    由于流年不利,养不起孩子,五岁的小柱子要被父母送到龙潭山去。

    龙潭山在王家村的北边,海拔4253米,分南北两峰,挺拔对峙,风光秀丽。山坳处的一汪碧潭,名曰“龙潭”,久旱不涸,久雨不溢,深不可测,堪称一奇。山上有个龙潭观,主持叫慧智,观里有30来个道士。据说,慧智道长本姓金,祖上在江苏苏州,早年到处游历,听说此地原属燕南赵北,又看此处地势特别,遂在此出家为道。传闻慧智道长真的有道行,能炼丹,会画符,飞天遁地。有时,四处云游,居无定所。

    慧智道长慈悲,看到王有才拉着孩子来到观里也就明白其意思,只听王有才说了一半,就摆摆手,让他不用说了。这一动作给王有才吓了一跳,以为道观不同意收留小柱子,当慧智道长说:“不用说了,情况我都知道,把孩子留下吧。”王有才高兴得跳起来,嘱咐儿子好好伺候师父,之后千恩万谢而去。小柱子就在观中安顿了下来。

    夏天5点半钟,东方天刚亮,清脆的梆子声就打破了龙潭观的宁静。梆子共敲五下,三下慢,两下快,一天开始了。道士们默默地干着自己的活,除草、担水、洒扫殿堂、做早饭。小柱子手忙脚乱地爬起来了,洗脸、梳头、穿袍、戴冠,一切都显得宽大。六点半钟云板一响,在年长师兄的带领下大小道士上大殿念早坛功课经。

    早坛功课由道长慧智主祭诵经。敲击钟板有一定规矩,只听敲一下钟击一下板,敲两下钟击两下板,敲三下钟击三下板。小柱子啥也不明白,肚子还是有点饿,但比在家里好多了,不用吃糠咽菜,他跟着师兄们学,师兄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们念叨什么,他听不清也跟着瞎念叨什么。

    好不容易盼到功课完毕,敲梆子下殿,全体道士齐集邱祖殿前,分两排由值日知客率领,往斋堂用膳。到斋堂门口击磬子进堂。斋堂规矩很严格,禁止交谈和东张西望。斋堂上首供奉王灵官,左右两长溜桌子面对面摆得齐齐整整,一直排到底。

    小柱子和师兄们在桌前自己的位置站好,向王灵官献祭。一碗苞米粥放在面前的桌子上,但谁都不能动。慧智道长站在前面,面对供桌,一面敲引磬一面念经,大家跟着他念供养咒和结斋咒。念完后,道士们才坐下用斋。小柱子早就饿得前肚皮贴到后脊梁骨了,坐下来就开始狼吞虎咽地喝粥,“啪”的一下,被师父打了一下头,小柱子赶快变得规规矩矩地吃饭。

    早膳后道士上经堂诵念玉皇经,接着上学习班,这是慧智道长开设的,学习四书、五经和道教史专题,约上三小时课,上完课是午膳时间,午后各归各位,或自习或修持。6点半敲钟板用晚膳,晚膳后道长带领众徒弟习诵经卷。

    在这里宁静地生活学习,小柱子无忧无虑,进步很快。

    6年后,这里喧嚣了一阵,但尘埃都被厚重的山门挡在了门外,这里还是那么的清静。

    地球依然悄无声息地旋转着。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也为未来世界和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春的夜里,慧智道长握着书背着手,站在道观的院子里,抬头望着满天的繁星,欣慰地笑了。一旁的小柱子奇怪地问:“师父,您笑什么啊?”

    “你看,这满天的星星多么清晰明亮啊,看起来不禁让人心旷神怡。”慧智道长抚着长长的胡须感叹道。

    “嗯,看起来真壮观,真的很好,”小柱子也不由得抬起头,边看边说,“不过看起来和以前一样,没有多大变化。”

    “哈哈,变化于无形,这变化还是很大的”慧智道长笑道,“你现在还小,也不会观星,等将来大了就会看了。”

    “师父,师父,您现在就教教我吧。”小柱子兴奋地跳起来。

    “哈哈,你啊现在还太小,什么都不懂,没有基础知识,学起来会很困难的。”

    “我不怕困难,也不怕吃苦,师父教我吧。”小柱子拉着慧智道长的手央求道。

    “哈哈,你这孩子,”慧智道长抚摸着小柱子的头,微笑着说道,“好的,师父教你。”

    “谢谢师父,谢谢师父,”小柱子高兴地拍手跳起来。

    “来,你先看看这本书。”慧智道长从怀中掏出了一本书。

    “噢?什么书,师父?”小柱子感到很奇怪,心想:什么书这么珍贵,师父竟然时刻揣在怀中?不由得上前一步,瞪大眼睛仔细观看。

    “这是唐初先人留下的神秘古籍,”慧智道长指着书说道,“看这里的第四十二象,谶曰:美人自西来,朝中日渐安;长弓在地,危而不危。”

    “师父,这四句话代表什么意思?”小柱子挠着头,不解地问道。

    “‘美人自西来’,显然指的是美国人来了;‘朝中日渐安’,明显指的是朝鲜、中国、日本之间及东亚紧张局势渐渐平息,”慧智道长慢悠悠地说道,小柱子瞪大眼睛静静地听着。

    “‘长弓在地’,指朝伊核问题、导弹问题解决;‘危而不危’,说的是看似危险,却都一一化解。”原来慧智道长虽是化外之人却与一般道士不同,他不但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而且还有一个破旧的收音机,不时地收听国内外新闻,时刻关心国内外大事,能够中西结合,古为今用。

    “师父,这书能借我看看吗?”

    “这书是给有缘之人准备的,孩子,你看也看不明白,没有多大帮助的。”

    “那刚才说的这些都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吗?”小柱子不解地问道。

    “当然是有很作用的,当下这是国家要与西方大国建交的前兆啊,孩子,你还小,将来就明白了,总之,你们有福了,无量天尊。”说罢,慧智道长双手合十。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