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并不是一顿普通的晚餐,而是一个巨大的侮辱,和一次可怕的杀身大祸。
终于,君臣二人又在未央宫重会了,多年未见,刘启发现周亚夫更老了,说话也比从前温和很多,不像从前那么冲了。然而,刘启还是想按原计划耍一下他,看他是不是真的在这四年里被磨平了棱角。这也是他弃用周亚夫整整四年的其中一大原因。
说实话,刘启还是很感激很敬重周亚夫的,毕竟人家是个大功臣。可他就是受不了周亚夫那满身的倒刺,看到就讨厌。
于是刘启想了个鬼主意,让人故意在周亚夫的席上放一大块肉,整盘菜就这么一整块没有切碎的肉,而且没有刀,也没有筷子。就这样。
这可叫人怎么吃?
嘿嘿,考验周亚夫的时候到了!
四年的闲居时光究竟有没有把他变得谦恭谨慎,或者还是死性不改的硬骨头,就看他怎么吃这块肉了。
结果周亚夫刚跟人聊完天,低头正准备要吃肉,忽然愣住,然后就开始嚷了——咦?我筷子呐?不是谁给我拿走了吧?谁手那么贱呐?一双筷子还不够用?——见没人理他,又转头去骂旁边主管宴席的宫吏——小子你还愣着干吗 ,还不赶快去给老夫拿双筷子来!
失望,刘启太失望了。看来周亚夫还是从前的周亚夫,他难道就搞不明白——就算他有再大的嘴巴,朕不给他筷子,他也永远只能跟狗一样抓肉吃,否则就得挨饿吗?
周亚夫这个暴脾气啊,他也不想想:皇家请客,那可是国宴,如此重大的场合,待客礼数竟然不周,这可能吗?这明显是故意的,故意给他难堪的。
这时,看到“服务员”迟迟不肯给他筷子,甚至连理都不理他,周亚夫也忽然醒悟了——原来这是一个圈套,皇帝在戏弄我!他这么做,就是要我服软,就是要我求饶,要我向他讨筷子来吃肉!
气氛变得尴尬了。刘启冷眼看着周亚夫,看他如何吃肉。而周亚夫却始终没有动弹,他也只是静静地看着刘启,满脸倔强之色。
刘启心中已经怒火冲天,但仍强忍下来,挤出一丝冷笑:“此非不足君所乎?”
意思是:这你还嫌不够吗?朕不给你筷子,难道你就不会直接拿手吃吗?人家狗吃肉就从来不用筷子,爪牙即可。
其实说来说去,刘启还是在学他爷爷刘邦和老爸刘恒的那点儿帝王权术,只可惜学得实在蹩脚,只让人看出一小肚子鸡肠,半点儿城府和心胸都没有。
不过这也没啥好大惊小怪,专制制度嘛,就是专门制你的。此中妙处被制者永远无法体会,他们只能乖乖被制。眼一闭,牙一咬,忍一忍,挨挨也就挨过去了,多挨几次也就习惯了。
有些恬不知耻的奴才,说不定还能从中找到快感来。
然而,面对刘启赤裸裸的耍弄侮辱,周亚夫却没有丝毫退让,他只是直挺挺地跪了下来,把官帽往地上一扔,但头却执拗地昂着,心带恨意:够,我真的够了,我真的受够了。这样狗吃的肉,我宁愿不吃;这样没有尊严的大臣,我宁愿不做!
刘启心中也清楚周亚夫其实一点儿都不服软,于是长叹一声,挥挥手让周亚夫起来。
接着,刘启也从座位上站起来,正准备训周亚夫一顿。周亚夫忽然做了个让全体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只见他竟一句交代的话也不说,就转身气鼓鼓地走了出去,走得那么决绝,连头都不回一下。
——得,爷不陪你吃这丢人饭了,爷回家自己吃方便面去!
真是太转了,一个无权无职的退休老干部,竟敢对皇帝拂袖而去,真千古未有之硬骨头也!
一旁年方十四岁的太子刘彻忍不住讥道:“此人面目可畏,必能作贼。”(此句出自野史《汉武故事》,正史并未记载)
景帝听说,不觉冷笑,于是静静地目送着周亚夫的背影直到离去,然后环顾四周噤若寒蝉的几位朝廷重臣,沉声道:“此怏怏非少主臣也!”
意思是:这家伙态度如此嚣张,将来朕千秋之后,谁还能制得了他!朕决不能把他留给年轻的太子!
景帝这一句话,等于已给周亚夫判了死刑。
写到这里,小生我忍不住又要穿越一次,去诘问一下刘启先生了。
您要觉得周亚夫用不了就别用,自己不用,也别留给儿子用,直接把周亚夫打发回封地永不叙用不就得了,干吗要杀呢?
刘启大笑,反问:“你说呢?”
我不明白。据小生所知,你虽未为仁君,却也不是个暴君,更不是杀人狂,史书记载,你还在此前一年下诏大大减轻了百姓的刑罚。所以我更不明白,周亚夫为何一定要死。
刘启长叹:唉,其实朕又何尝想落下个妄杀功臣的恶名,但他自己要找死,我有什么办法!
找死?
是啊,谁叫他处处不给朕留面子。
面子?面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不给面子就得死?
是。
为什么
因为我是皇帝,不给皇帝面子的人就得死!
这是什么狗屁理论!
这不是理论,是权力。皇权为天,生死万物,凛然不可侵也,触犯者杀无赦,这样才能保住江山,懂吗蠢货!
你才是蠢货,你只讲皇权,那人权呢?
人权?此乃何物,朕从未听说过……
我真想给他一巴掌,但还是算了。毕竟,我不能用我现代的观点去强加给古人。但是,我鄙视他,真的鄙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