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科幻末世 > 印度的发现 > 章节目录 > 十四章 印度历史的全景

十四章 印度历史的全景

书名:印度的发现 作者: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更新时间:2019-07-24 09:43 字数:3172

    在这些年来的思想及活动中,我的脑海中充满了印度问题,竭力想了解印度并分析我自己对它的态度。我回想起儿童时代,并且追忆当时的感想,在我那正在成长的心胸中,这个概念是怎样的一个模糊形象,后来又怎样地以新的阅历而使它形成了。有时候这个概念退藏到后面去了,不过它总是存在的,只是在慢慢地改变着,成为一个从古老的故事传说和近代事实混糅在一起的古怪东西。它引起了我的自豪的感觉,而同时也使我感到惭愧,因为我在周围所见到的许多事物,如迷信恶习、陈腐观念,尤其是,我们所处的被奴役和穷困的地位,每每都使我感到无地自容。

    当我长大成年,献身于可望引导印度获得自由的活动中的时候,我被关于印度的思想所困惑。这支配住我的,不断向我招着手的,促使着我采取行动的,要使我们可以实现心坎上的一些渺茫而又深切感到的愿望的印度是怎样的呢?我想最初的推动力是个人和民族的自豪感,和那人类共有的愿望,要抗拒他人的统治和自由享受我们所安排的生活。我觉得像印度这样伟大的国家,有一个昌盛而年代久远的历史,竟让一个远方小岛把它的手足捆绑起来,任意支配,是一桩荒谬绝伦的事。而这个强迫结合的结果产生了无可测度的穷困堕落,这就更为荒谬了。那就是我和其他人们所以要采取行动的充分理由。

    然而这还不够解答我心中所引起的问题。除开它的物质和地理方面的外貌以外,从其他方面看来这是怎样的一个印度呢?它过去所代表的是什么?在过去赋予它以力量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地失去了以及是否完全失去了那种旧有的力量呢?它除了是一大群人类的栖息之地而外,现在是否还代表任何重要的事物?它又怎样与现代世界相适应呢?

    当我愈来愈认识到孤立是怎样地既不妥当又不可能的时候,这更远大的国际局势方面的问题,就向我提出来了。在我心目中形成的“将来”是印度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亲密合作。但在“将来”降临以前,现在还是“现在”,藏在“现在”后面的是悠长而混乱的“过去”,“现在”则是从悠长而混乱的“过去”中成长出来的,因此我就到“过去”中去寻求了解。

    印度和我是血肉相连的。印度的许多事物本能地使我激动。不过我差不多是以一个外国批评家的身份来认识它的,对于它的“现在”和我所见过的许多“过去”遗迹充满了厌恶的心情。在某种程度上我是通过西方来认识印度的,我像一个友好的西方人那样地观察着它。我急切于要改变它的前途和外貌并且使它披上现代的服装。可是我的心中发生了疑虑。我这个胆敢抛弃它的许多“过去”遗产的人真懂得印度么?有许多东西确是不得不抛弃,而且必须抛弃的;但是如果印度不曾拥有一些富有生命力的、耐久的、有价值的事物,它肯定的就不能够像“过去”那样伟大,也不能够继续维持几千年的文化生活。那些事物究竟是什么?

    我站立在印度西北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殊·达鲁土冈上,在我的周围据说是一个五千年以上的古城的房屋街道;即使在当时,它已经有一个古老的、很发达的文明了。柴尔德教授写道:“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表现出一种使人类生活适合于特殊环境的非常完备的安排,只有多年的、充满耐心的努力,才能有这种结果。而这种文明已经长久保持下来了。它既为印度的特色,并且构成了近代印度文化的基础。”想到这里真是令人惊奇:一种文明或文化竟绵延不绝达五六千年以上,而且在意义上并不是静止的,毫无变化的,因为印度一直都是在不断变化进步之中。它与波斯人、埃及人、希腊人、中国人、阿拉伯人、中亚细亚人及地中海各民族皆有亲密的接触。虽然它影响过他们,可也受过他们的影响,然而它的文化基础还是相当坚强,足以垂于永久。这种力量的秘密是什么呢?它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读过印度历史,而且也读过一部分印度丰富的古代文学,其思想之坚强,文字之通晓,智力之丰富,均给我以强烈的印象。中国、西部亚洲、中亚细亚的大旅行家们在远古时代就来到过印度,留下了他们的游记。我读了他们的著作就好像和他们结伴在古代的印度中旅行了。我想到印度在东亚、在吴哥、婆罗浮屠i以及许多其他的地方所成就的事业,我漫游过喜马拉雅山,这山和古老的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大大地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和文学。我对于高山的爱好和对于克什米尔的血族关系尤其会把我吸引到那边去,我在那里所看见的不仅是“现在”的生活,雄伟和美妙,而且还看到“过去”各个时代记忆中的可爱。从这条大山边境发源的几条大河引动我的兴趣,使我想起印度历史上不可胜数的事件来。我们的“印度”或“印度斯坦”这个国名就是从印度河也就是辛头河或信度河的名称得来的j。几千年中有许多种族、部落、商队及军旅渡过这条河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即雅鲁藏布江)与历史的主流虽有些隔绝,但在古老的故事中却是活跃的,它在东北群山峡谷之中冲出一条道路,进入印度,然后又在大山和森林蔚茂的平原之间弯弯曲曲地流过。朱木拿河和那些流传着的许许多多的舞蹈、游艺和戏剧的传说有关。殑伽河也就是恒河,更是印度一条的首要河流,它抓住人民的心坎,从有史以来就吸引了数不尽的人们来到它的岸边。恒河的故事,从它的发源到海口,从古代到今天,就是印度文明及文化的故事,是多少王朝兴亡的故事,是华美壮观的城市的故事,是印度思想家们这样关心的人类的冒险和心灵的探索的故事,是人生的丰裕和满足以及人生的否定和厌弃,成功和失败、成长与衰朽、生存与死亡的故事。

    我参观过阿旃陀、爱罗拉、艾勒潘达诸洞窟以及别的地方的古老的文物及遗迹,古代的雕刻及壁画;我也曾经在亚格拉及德里看见过历史后期美好的建筑,这些地方的每一块石头都在述说着印度过去的故事。

    在我自己居住的阿拉哈巴城或哈德瓦城,我常参加伟大的贡布麦拉节k,眼见着几十万人们,像他们祖先在几千年前从全印度各处来到一样,都到恒河去沐浴。我常会想起一千三百年前中国的香客们及其他的人们所描述的这些节日情形,就是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只是代远年湮,起源都不可稽考了。我不禁惊奇,这是怎样了不起的信仰啊,居然能够吸引过我们无数世代的人民都来到印度这条有名的河流!

    我的这些旅行参观,再加上我读过的书籍作为背景,使我把过去看得清楚了。在质朴的理智的了解之外再加上一种感情的体会,我心中的印度的图景不知不觉地逐渐有了一种现实的意义,我的先人们的土地上对我说来渐渐成为曾经住着有生命的人的土地了,他们欢笑过,哭泣过,恋爱过,痛苦过,他们中间看来是懂得人生和了解人生的人们,并且用他们的智慧建立起一种组织,使印度文化稳定,维系了数千年之久。这些过去的千百种生动的景象充满我的内心,当我参观一个与它们有关系的特殊地方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在靠近贝拿勒斯附近的沙尔那特(“鹿野苑”),我仿佛看见佛第一次在说法,他的一些记载下来的话语好像远方的回声似的透过两千五百年的岁月传到我的耳鼓里来了。阿育王石柱上的铭刻好像用它的庄严词句向我诉说着,它告诉我有一个人虽然是个皇帝,但比任何国王或皇帝更要伟大。阿克巴忘却了他的帝国,坐在法提普尔—西克里地方与各种信仰的学者们交谈辩论,好奇地追求新知,并且在寻求着人类的那个永恒问题的答案。

    就这样,印度历史漫长的全景,它的兴衰成败,在我的面前缓慢地展开了。印度的文化传统经过五千年的侵占及激变的历史,绵延不绝,广布在民众中间,并给予他们强大的影响,我觉得是一种稀有的现象。只有中国有这样的传统及文化生活的一脉相传。而这幅过去的全景逐渐消失在不幸的现在中了,过去的印度虽然是伟大而安定的,现在却是一个奴隶国家,是英国的附庸国了。而在整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可怕的、毁灭性的战争正猖獗地奴役着摧残着人类。但是五千年的回顾给我一种新的远景,现在的负担好像减轻了。英国在印度一百八十年的统治,在印度悠久的历史中不过是不愉快的插曲之一而已;印度会返本归源的,而这章历史的最后的一页已经在书写中了。世界在今日的恐怖中也将要巍然不坠,并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