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科幻末世 > 印度的发现 > 章节目录 > 二十七章 最古的记载 经典与神话

二十七章 最古的记载 经典与神话

书名:印度的发现 作者: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更新时间:2019-07-24 09:43 字数:1962

    当印度河流域的文化还未被发现以前,《吠陀》曾被认为是我们所有的印度文化最早的记载。关于《吠陀》时期的年代曾有过不同的意见,欧洲的学者一般推定得比较晚,而印度的学者则认为早得多。奇怪的是在印度人方面有把这时期尽量推早的愿望,因而提高了我们古代文化的重要性。温德尼兹教授认为《吠陀》文献的开始是远在公元前两千年甚至两千五百年。这就把我们引到很接近于摩亨殊·达鲁的时代了。

    现代多数学者所公认的《黎俱吠陀》中颂持的时期为公元前一千五百年,但是自从在摩亨殊·达鲁发掘工作之后已经有把这些古代印度经典推得更早的趋向。无论正确的时期如何,这种文献很有可能是比希腊或以色列的古文都要更早,而且事实上也成为我们所仅有的表现人类心灵的最古文献。马克斯·缪勒把它称为“雅利安人所说的第一句话”。

    《吠陀》是雅利安人参涌进印度富饶地区时所涌现出来的作品。他们所带来的思想和在伊朗发展的古经《阿维斯陀》出于同一本源,而在印度土地上又更加完整了。甚至《吠陀》的语言也和《阿维斯陀》的语言有显著相似的地方,有人已经观察到《阿维斯陀》和《吠陀》之间的距离比《吠陀》和它本国的史诗的梵语之间的距离更接近些。

    我们应该怎样地来考量各种宗教的经典呢?那里面有许多被信徒们相信为神圣的启示。把它加以分析和批判并且把它看作人类的文献是常要开罪于忠实信徒的。然而除此以外,并无别的方法去考量它。

    我对于阅读宗教书籍总是不免犹豫。它们的硬性片面主张不能使我感动。我所见到的宗教仪式的表面形态不能鼓舞我去探索它的原始根源,但是我又不能不去看这些书,因为对宗教的无知并不是美德,而且往往是严重的缺点。我知道有些这类的书对于人类发生过强有力的影响。任何事物只要能起这种作用,其中必有内在的力量和优点,也就是生活力的源泉。我读这些书的许多部分时会感觉到很大的困难,因为尽管我尽了最大努力还是不能鼓起足够的兴趣,只有其中一些篇章的真正的美妙文章吸引住我。那时候,半句话或一句话会使我跳动起来,如同触电一样,使我感到真正的伟大就在面前。佛或耶稣所说的话中,有些会带着深长的意义而光芒四射,在我看来,这些话在今日和两千多年以前刚说出来的时候一样都可以适用。这里有无可反驳的真实性,不受时间或空间的影响的永久性。有时我阅读苏格拉底或中国哲学家的书也会有同样的感觉,阅读《奥义书》(Upanishads)或《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时也是如此。我对形而上学和教仪的叙述,或是其他对于我当前的问题无关的事物都没有兴趣。也许是我没有了解所读过的书内蕴藏的意义,有时重读一遍也的确会有更多的了解。我没有努力去了解神秘的章节,遇到对我没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就翻过去了。我也不喜欢长篇的注疏和词句解说。我和这些书以及任何圣典一类的书都不能接近,因为这些都是必须全部接受而不能加以辩驳或表示异议的。的确,照这样地去理解圣典会使我的心中对于它的内容反而不能接受了。我若能够把这些认为是聪明和有远见的凡人所写作的,那我对它们必是更友善而欢迎的,不过所欢迎者只是一个凡人,而不是我所毫不知道而且不能确信地神灵的化身或他的传话筒。

    我总以为,一个人若在理智上和精神上达到最高境界而且急于要去提高别人,是比较替天神或超人的力量作传话筒的人更要伟大和令人感动。有些宗教创始者都是令人钦佩的人物,但是我若一想到他们并不是凡人,他们的光辉马上就会在我的眼中完全消失。能使我感动和给我希望的是人类智慧和精神的发展,而不是他的被用为传达旨意的使者。

    神话对我所引起的反应也是一样。假使,人们认为这些故事的内容有真实性,那么,整个的神话都会成为荒唐无稽而可笑的谬说了。但是只要不相信其中的事实,它们就会从一种异彩中发出新的美景,显示出花团锦簇的丰富想象力,并且其中还充满着人类的教训。现在已经没有人相信希腊那些男女众神的故事,所以我们可以毫无困难地欣赏它们,而它们也就成为我们所承受的一部分心灵遗产了。假使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神话信以为真,这是精神上何等的负担,而且在信仰的重压之下,我们还要如何的常常看不见它们的有价值的地方!印度神话是更丰富,范围更广大,非常美丽并且充满着意义的。我时常感觉奇怪,他们这些男女都是何等样的人,居然会使灿烂的梦境和美妙的幻想成为有形的东西,而且这些是他们从何种具有思维力和想象力的金矿中发掘出来的呢?

    若把经典认为是人类智慧的产品,我们必须记住那写作的时代,在它生长中的环境和心理上的一般趋势,还要记住横隔在它和我们之间的岁月,思想和经验上的巨大距离。我们不要去理会那宗教仪式和习惯的装饰上的外衣,而要记清这经典在发展中的社会背景。人生问题之中有许多是带着经常性也有多少带些永恒性的,所以在这些古书中也能有持久的兴趣。不过它们也有涉及只是限于某一特殊时代的其他问题的地方,那就对于今日的我们没有生动的兴趣了。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