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科幻末世 > 印度的发现 > 章节目录 > 三十三章 个人主义哲学的好处与坏处

三十三章 个人主义哲学的好处与坏处

书名:印度的发现 作者: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更新时间:2019-07-24 09:43 字数:2489

    《奥义书》中不断地强调体力的健康,智力的轩朗和身心的锻炼,必先具备这些,才能获得有效的进步。要求得到知识或任何成就都需要自制、自苦和自我牺牲。这种类似忏悔的思想,名为苦行(tapasya),是印度思想中一向就有的,上层的思想家和下层的文盲群众都具备着。到今天,也和几千年前一样,这种思想总是就在眼前。必须体会到这种思想才能够了解在甘地先生领导之下震动了全印度的群众运动所根据的心理基础。

    显而易见,《奥义书》作者们的观点和他们活动中所经历的纯洁化的心灵气氛都是专属于能够了解这些道理的少数优秀人物的。这些道理是完全超越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力的。有创造力的少数人总是不多,但是假使这少数者把大多数人引为同调并且总在努力提携他们促使他们前进,彼此之间的隔阂就会减少,其结果就会产生稳定的进步的文化。没有具有创造力的少数人,文化就必然地要衰朽下去。但是如果有创造力的少数人和大多数人之间失去联系,在整体社会之中失去社会团结力,那么文化也要衰朽下去,而归根到底这少数人也失去他的创造力而变为枯竭无味。不然,它就须让位于社会上新兴的另一个创造力或新生力量。

    在我,也和许多其他人一样,很难把这《奥义书》时代想象得很具体,并且分析出那些活跃着的多种多样的力量。然而我想,尽管有思想的少数人和无思想的群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智力上和文化上的差异,但他们之间还有一种联系,至少是没有明显的隔阂。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等级社会里也有一种心理上的等级,而且这心理上的等级也被承认并且予以安排。这样就导致某种的社会协调而冲突也可避免了。甚至《奥义书》中的有创见的思想也被群众依照一般的心意加以解释,使它能配合于大众的偏见和迷信,因而失去了它的主要意义。等级的社会机构并未动摇,还是保留着。一元论的概念因为宗教的需要演变成为一神论,甚至连信仰和礼拜的低级形式不但也被容许而且还得到鼓励,因为这是适合于发展中的特殊阶段的。

    因此《奥义书》的意识形态渗入到群众里面的程度并不显著,有创造力的少数人和大多数人之间的知识分界却较为显明。久而久之,又导致一些新的运动——这就是唯物主义的哲学、不可知论和无神论的强烈浪潮。从这里边又生长出佛教和耆那教和那著名的梵文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其中又有了综合敌对的教义和思想方法的企图。人民的或有创造力的少数人的创造能力在这种时期中极其明显,少数人和多数人之间仿佛又有了联系。整个说来,他们互相是互相拉在一起了。

    一个时期跟着一个时期就这样在思想和行动的领域中,在文学和戏剧中,在雕塑和建筑中,和远达印度边境以外的文化的、传教的和殖民的事业中都迸发出创造的努力。这当中由于内部的原因或外界的搅扰,也有过不协调和冲突的时期。然而它们终被克服,接着就出现了有创造精神的清新时代。在各方面都有这种活动的最后一个伟大时期,这就是古典时代,这是公元四世纪开始的。到了公元一千年或较这更早的时候,虽然古代的艺术冲动力还在继续起着作用,并产生着精美作品,但印度的内部衰朽征象就很显著了。有着不同背景的异族的来临,又给印度的疲乏了的思想和精神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并且从这种接触中发生出新的问题和寻求答案的新尝试。

    印度—雅利安人的强烈个人主义,似乎在长久的过程中曾使他们的文化产生了有好的和坏的结果。它导致极卓越的典型的产生,并不仅限于历史上某一特殊时期,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代代都有。它给整个文化以一种理想主义的和伦理的背景。这背景从过去到现在还一直继续存在着,虽然对行动实践未必有重大影响。由于这个背景的帮助和上层榜样的真正力量,他们当这社会机构发生瓦解的险象时,曾经把机构紧紧掌握住而且一再地使它恢复原状。他们在文明和文化上放出过惊人的异彩,这些虽然大部分只限于上流社会里,但也不可避免地多少散布到群众中去了。由于他们对于异端和其他的信仰极度宽容,他们就避免了常使社会分裂的那些冲突,并且往往设法保持某种的均衡。在这个较大的体系之内允许人民以相当大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就表现出一个古老而有经验的种族的聪明智慧。这—切都是很不平凡的成就。

    然而也就是这个人主义使得他们不去重视人类的社会现象和人类对于社会的义务。对于每一个人,生活都被划分开了,并且固定了下来,成为等级社会之内他那小圈子中的许多义务和责任。他对于社会整体没有责任也没有概念,也没有人企图使他感觉到他和社会的连带关系。这种意识大半是近代的发展,在上古社会中是不能够找到的。因此就没有理由可以希望在古代印度中发现这个。然而对于个人主义、闭关主义和分等级的种姓制度的强调在印度却更为明显。到了晚期,它就不得不变为我们人民心灵的桎梏——这不仅仅是对于因此受难最深的下层种姓,对于上层种姓也是如此。在我们全部历史中,这是使得我们削弱的因素,我们或者可以说,随着种姓制度的逐渐硬化,性灵也逐渐硬化了,而这种族的创造能力也消逝了。

    另外一个稀奇的事实似乎也是突出的。极端地宽容各种信仰和仪式以及各种迷信和愚昧,也有它的有害的一面,因为这样就会使许多邪恶的习惯无限地延长,并且阻止人们摆脱那些妨害他们进展的传统重担。正在壮大中的祭司阶级利用这种情形来为自己谋利,而在群众的迷信基础上建立了他们所享有的强大权势。这一祭司阶级可能从没有像基督教某些支派的那样强大,因为这里常有宗教领袖谴责他们的行动,并且也有多种信仰可供选择;不过这它还是相当强大到足以掌握和剥削群众。

    这样,自由思想的混合物就和正统教派渗混在一起而并肩存在下来了,从它们之中生长出烦琐哲学和清教徒式的教义。它们总是向古代权威方面去找根据,但极少有企图结合那演变中的情况去解释它们的真理的。创造性的和精神上的力量削弱了,一向充满着生活和意味深长的东西只剩下了空壳。奥罗宾多·高斯曾经写过:“假使《奥义书》时代的、佛的时代的或晚期古典时代的古印度人来到近代的印度……他会见到,他的种族墨守着过去的形式、空壳和糟粕而失去他的宏大意义的十分之九……他们会因下列各种情况达到如此深的程度而感到惊奇,即:心灵的疲乏静止,静态的反复,科学的停顿,艺术的长期枯萎和创造性的直觉比较薄弱等等。”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