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科幻末世 > 印度的发现 > 章节目录 > 三十七章 《薄伽梵歌》

三十七章 《薄伽梵歌》

书名:印度的发现 作者: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更新时间:2019-07-24 09:43 字数:1504

    《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一部分,是那浩瀚的戏剧中的一则插曲。但是它是独立的而且本身是首尾完整的。它是一部比较短的诗,其中只有七百节。威廉·洪堡德这样描述过它:“这是在任何已知的语言中最优美的诗歌,而且可能是唯一的真正哲学诗歌。”自从在佛教时代以前写作出来之后,它的流行和影响,一直没有衰落过,而且到了今天在印度它的动人的力量还是和以前一样地强大。思想和哲学的每一学派都重视它,而把它按照自己的说法来解释。在危急的时候,当人的心灵受到忧疑苦闷和遇到几种责任互相抵触的时候,更要回头向这《薄伽梵歌》来寻找光明和指引,因为它是危急关头中的诗,是政治和社会危急关头中的诗,尤其是人类精神在危急关头中的诗。《薄伽梵歌》在过去已经有过无数的注疏,而且现在仍在源源不绝经常继续出现它的注疏。甚至现代的思想和行动的领导者们——如提拉克,奥罗宾多·高斯,甘地——也有过关于它的文章,各有各的解释。甘地对于非暴力的坚强信念就是以这“歌”为根据,而其他的人却以此证明为了正义的暴力和战争是正当的。

    这“歌”的开篇就是阿顺那和克利希那(即黑天)当大战开始时彼此在战场上的对话。阿顺那感到了不安,他想到战争和所连带的集体屠杀和亲友的伤亡,于是良心上起了反感——这是何苦呢?有什么想象得到的战利品能够补偿这种损失、这种罪恶呢?所有他原有的道德标准对他无用了,他的价值概念崩溃了。阿顺那成了人类精神上痛受创伤者的象征。这精神经历许多时代已被义务和道德的冲突撕碎了。从这个人的对话里我们一步一步地被引到更高的非个人的领域里面,即个人责任和社会行为、伦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应支配一切的精神观点的领域。这里面有许多是形而上学的东西,而且还有一种试图要调解和融合人类前进的三条途径:智慧或知识的途径,行动的途径,信仰的途径。可能这三者之中信仰被看得比其他更为着重,甚至出现了一个人形的神,虽然他被认为是“绝对”的显现。这“歌”所涉及的主要是人类存在的精神背景,也就是在这一方面出现了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它是要求以行动去履行人生中义务和责任的一种号召,但是它始终注视着那精神背景和宇宙的更大的目标。无为是被谴责的,而行动和生活必须适合于本时代的最高理想,因为理想是随着时代而发生变化的。“瑜伽达磨”就是某一个别时代的理想,是必须一直铭记在心的。

    因为近代印度饱受挫折,又因过分的无为主义遭到了灾难,这行动的号召特别激动了人心。这行动也可能用近代的说法解释为改善社会的、为社会服务的、实践的、利他的、爱国的和博爱的行动。这种行动,按照这“歌”说,是值得要的,但在它的背后必须要有精神上的理想。行动必须含着超然的精神,而不应当斤斤较量它的后果。因果律在任何情况之下总是有效的。正当的行动一定会产生正当的后果,虽然这后果不见得立时就显而易见。

    《薄伽梵歌》的教言是无宗派的,它并非专对某一特殊思想学派而发。它的说法是对一切人的,不管他是婆罗门或是为社会所不齿的人。它说:“条条道路都通到我。”正因为它的这种普及性,所以它才得到一切阶级和一切学派的爱戴。它里面有些东西好像是能够日新月异而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变为陈旧过时——这就是热心的探讨和追求的、静观和行动的、矛盾和冲突之中的平衡稳定的一种内在的品质。它具有稳定性,分歧中的一致性,而它的精神就是超越环境变化的精神,这种超越并非逃避它而是要适应它。自从这“歌”写成以后,这两千五百年当中,印度人接二连三地经历过了一些变迁、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一个经历接着一个经历,一种思想接着一种思想,但是它在这“歌”里总可以找到一些有生命的、能够适合发展中的思想的东西,清新而又能适用于那些折磨心灵的精神问题的东西。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