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中文网 > 科幻末世 > 印度的发现 > 章节目录 > 四十二章 佛的教义

四十二章 佛的教义

书名:印度的发现 作者: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更新时间:2019-07-24 09:43 字数:2391

    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正在改变着印度的面貌,在这些变革过程的背后,是佛教正在兴起,以及它对那久已确立的信仰的冲击和它对于宗教中既得权利的争论。远胜于印度所一向醉心的辩驳和争论,佛的伟大庄严光芒万丈的人格感动了人民,且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了记忆常新的印象。他所说的法虽是古老的,然而,对于潜心于形而上学的玄妙的那些人们,仍然是新奇而又是创见的,因此这佛法就系住了知识分子的想象,并且深入人心。“到各处去,”佛对弟子们说,“传此教旨。告诉他们一切贫富贵贱原为一体,一切种姓将在教内合而为一,如百川朝宗于海一样。”佛法是普度众生的。因为世界之上“仇怨永远不能解除仇怨;仁爱才能解除仇怨。”“人要以慈克怨,以善克恶。”

    佛法是守正道和自我修行的理想标准。“人能在战场上制胜千军,然而只有克己才算是最伟大的胜利者。”“一个人之成为低级种姓的人或成为婆罗门,不是由于他的家世出身,而是由于他的行为。”就是遇到犯了罪恶的人也不要谴责他,因为“谁真愿意用严酷的话施于犯过罪行的人呢,这不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使他更加痛苦吗?”胜利的本身会引起不愉快的后果——“胜利酿成仇恨,因为失败者必不甘心。”

    佛的一切说教都没有带着任何宗教的权威,也没有任何关于上帝或他世的话。他所信赖的是理性、逻辑和经验,并且要求人们在自己内心中找寻真理。据说他曾这样讲过:“不可因为敬畏而接受我所说的法,先要实地试验,如用火炼金一样。”昧于真理是一切苦难的根源。他没有谈到上帝或绝对权威的有无。他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遇有不可知的事物,我们应该暂不批判。据说他在回答询问的时候会经讲过:“如果‘绝对’被当着是和一切已知的事物没有关系的一件东西,那么,它的存在就不可能用任何已知的论证来加以肯定。我们怎能知道任何与其他毫无关系的东西真会存在呢?我们所知道的整个宇宙是一个种种关系的体系: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东西是,或者能够与外界无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我们自己局限于我们所能见到的和我们对它确有认识的事物。

    同样的,佛对于灵魂的有无也没有明确的解答。他没有否定它,也没有肯定它。他拒绝讨论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因为在他那个时期的印度心理是充满着对于个体灵魂和绝对灵魂、一元论和一神论以及其他种种形而上的揣测。但是佛决定要反对一切形式的形而上学。不过,他却相信自然律,宇宙因果律,在一连串相承的每一境界都为以前存在的条件所决定,善恶苦乐根本上互相关联等等,都是有永恒性的。

    我们在世俗经验中用了些名词和说法去谈论“是”“非”。然而我们如果洞穿事物的表面而深入地看去,“是”和“不是”两者可能都不正确,并且在描述实际正在发生中的事态上,我们的语言可能还不够用。真理可能介于“是”与“不是”之间或超乎“是”与“不是”之外。河水长流,看起来好像时时刻刻全都一样,然而水时常在变换。火也是如此。火焰一直在放光,甚而还保持着它的模样和形式,然而它并不是同一个火焰,而是每一刹那都在变化。因此一切事物都是连续地在变,而人生在一切形态上也是川流不息地转变。实体并非是永久不变的,而是一种辐射能,是具有力和运动的东西,是继续次第发生的事情。时间的概念仅仅是“实用上因此事或彼事而引起的一种抽象概念”。我们不能说某一件东西是另一件东西的因,因为在变化中的永恒存在里就没有核心。一个事物的本质就是它和其他所谓事物相互关系的内在定律。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每一刹那都在变;它本身消失了,另一个相似可又不同的东西出现了,转瞬又成过去。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是随时在死,随时又在复生,这样地继续相承,就使得外表上还保留着一个完整的形体。这是“一个永在变化中形体的连续”。一切都是流、动、变。

    这一切在我们心意中是难以领会的,因为我们惯于使用固定的方法去思考和解释物质的现象,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佛的这种哲学把我们携带到了一种多么接近于近代物理和近代哲学思想的某些概念的境界啊。

    佛的方法是一种心理分析的方法;更令人可惊的是,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对于最新的近代科学方法的洞察是如何深透。他考量和检验人生丝毫没有涉及永恒的“我”,因为即使真有这样的“我”,也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心灵被视为肉体的一部分,一种心理力量的综合。这样一来,个人就变为心理状态的总和了。这“我”也只是一个川流不息的概念。“所有我们之所以为我们,只是我们思想的结果。”

    佛重视人生的痛苦和灾难,所举的“四圣谛”,苦谛审视一切的苦恼,集谛处理苦恼的原因,灭谛以灭除苦难,道谛是灭除之正道。据说他在对弟子们说法的时候讲过:“你们经历多少世代的烦恼,多少眼泪从你们流出来,由你们倾洒出去,你们在人生的过程中彷徨飘荡,因为得到的是所厌恶的,所喜爱的却得不到,于是烦恼而又哭泣,你们的这些眼泪比四海之水还多。”

    脱离诸苦之后就可达到“涅槃”。涅槃究竟是什么,其说不一。因为这超凡的境界不是我们有限度的心理概念和我们不完全的普通语言所能形容的。有人说它就是熄灭。然而据说佛是不以为然的,他指出这是一种紧张的活动。它是熄灭妄念,而并不就是消灭。不过除非使用消极的字句,这是难以描述的。

    佛法是介于纵欲和苦行之间的中道。根据他自己肉体苦行的经验,他说,一个人若是失去了他的力量就不能沿着正路前进。这中道包含着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这完全是自己勤修的问题,不是祈福。假使人沿着这几条正道发展而克制了自己,他就不会遭到失败——“虽天神也不能使自胜者转胜为败。”

    佛教导他的弟子们的是他所认为他们能以领悟和皈依的。他所教的并不是把一切事物都加以详尽的解释,不是要完全地阐明一切。有一次据说他抓了一把落叶在手,问他的得意弟子阿难,在他的手外还有无落叶。阿难回答道:“秋天的树叶四面八方都在落,是不可胜数的。”于是佛就说:“和落叶一样,我教你们的真理也只有一把,除此以外,还有千万的其他真理也是数不尽的。”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网站首页 | 站点公告 | 最新福利 | 大神专区 | 完本专区

服务邮箱:3476288848@qq.com 客服QQ:3391237369

Copyright © 2016 时代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4634号

湖北今古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楚天181产业园8号楼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