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师和青春说的是实话,青春回答老师的话里却掺有水分。他和对象李冬梅一直黏黏糊糊的联系着。一会儿好,一会儿歹的,谁也摸不清两人心里想的啥。挺费神的事儿。
“李冬梅天生是青春的冤家对头。”这句话是向军说的。向军是李冬梅的弟弟,李冬梅和青春认识,是向军从中牵的线。
没上高中前,青春总幻想上了高中学习会轻松一些。至少,不如初中那般辛苦。青春头脑里对高中的憧憬的很诗意,很浪漫,这是他看了豫剧《朝*阳沟》里后开始想象的。栓宝带着银环回乡,城里长大的银环看到农村啥都稀罕,让青春原来自卑的心产生一些自豪和得意,激动了好一阵子。
去五中报到前他构思有了一个美梦,谈一场恋爱,找个漂亮媳妇,然后带着她回家结婚过日子。现在乡村找个对象定婚,能里外剥掉人一层皮。女方订婚要“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680元的见面礼是吃商品粮的人的标准,农村人一千块钱兜不住底。钱多钱少且不说,关键是有些物品有钱不一定买得到。“三转一晌”好多人都没有见过,农村人要买能难掉头。这感觉像故意刁难人一样:“你给我弄半斤蚊子的血,二两炒干的雪花,要多少钱都给你。”你说,你到哪里弄去?托媒人说媒也得花钱,换帖抄好结婚等一串麻烦事儿,件件离不开钞票。
青春想自己谈一个,把这些程序麻烦全省了,花钱的项目少了,也不让父母操心受累。他做梦一样想,要是碰上个有钱的人家,估计连结婚的钱都不用自己掏,这事儿更美。
青春从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开始琢磨谈对象娶媳妇的事儿,唯一没有确定下来的是,是找个什么样长相的媳妇。原来想的是找农村一般人就行,看了《少林寺》,又犹豫了,觉得找牧羊女才更浪漫。看到村里吃商品粮的男人都怕媳妇,自己是个农民,要孝敬爹娘,觉得还是找个过日子的人合适。浪漫是个气儿,不挡饥不挡渴,农民家里放不住,也不需要拥有这个折磨人神经的怪东西。
上了高一,青春想放松心情,给自己找的事儿是先看小说。学校最流行的是长篇小说《大刀记》之类打仗的小说。青春没钱买,四处借同学的看。为了赶时间,他白天上课看,晚自习也看,夜里点个蜡烛看。弄的迷迷糊糊,整天睡不醒的样子。曹老师几次问他是不是夜里去偷鸡去了,半梦半醒的不在状态。青春就努力睁大眼睛,伸缩眼皮,做样子给曹老师看。
那天,向军神秘兮兮的弄来了一本手抄本《少*女之*心》,那些被老师和同学奉作所谓经典名著,看了之后能正“三观”的战争和爱情小说立刻相形见拙,躺到抽屉深处睡觉去了。青春说,看见这书就像苍蝇闻到了臭豆腐,男人会不顾一切扑上来。看那些经典就同听大队支书何存才开会作报告,看淫秽小说等同于听唱坠子书的“瞎子吴”夜半三更唱的小段子《十八摸》,绝对过瘾解馋。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有个娘们儿,最好是脱光衣服让看看什么样,不需要何支书来假正经的装叉犯浑讲大道理。支书上完课去喝完酒,喝多了去找半掩门儿捣肉蒜臼,我们还在学校饿着肚子写决心书,何支书在旁边还笑我们是傻叉哪。”青春年级不大,做事儿喜欢认真较劲儿。
两人偷偷摸摸的看完,觉得不过瘾,决定复印下来。青春抄前半部,向军抄后半部。白天不敢,课堂上好多同学看着,被人发现告状到老师那里,估计不开除学籍,也要给个严重处分。向军掏了两块五毛钱买一个手电筒,两节电池,还有几张复印纸,夜里钻到被窝里抄,然后偷偷给了一些同学。
第二天上课前,向军说:“我们把这书送给几个同学吧,让他们看一看有好处。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班就该增加新同学了。”
青春纳闷道:“为啥增加新同学,谁要来。”
向军笑道:“有女同学肚子里会长出来。”
青春就笑了。《少*女之*心》是禁书,许多男女同学都听过,想偷偷看。没有看过这本书的男人女人的心智还没有成熟,至少还不知道男女之事的喻悦有多么奇妙,看过后基本上是成熟男女了。男人看后渴望体验那种男女之事儿,把那事儿当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人间美味。
他们两个把五本复印好的书本塞到五个男女同学抽屉里,等着看大家的反应。青春不久后悔了。他对向军说:“要是有个人和黄爱叶一样,到曹老师那里告状,估计学校会把我们扫地出门。”
向军也吓的不行。他们偷偷观察几个同学,看到书后的表情。男同学在骂,却不说书的事儿。女同学咯咯浪笑,有人藏到书包里捂着不让人看。青春心里依然不踏实,等了几天,看曹老师眼神没有对自己泛光,知道没人打小报告,便出了一口长气。
不久,男女同学开始联线通电,寻找验那种酥麻的感觉。不到两个月,班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出入成双成对了。
这事儿最后还是被学校发现了,有许多同学都复印这本书,相互传抄。有人偷偷塞给了方红旗一本,方红旗在家看的时候被他大爷逮到了。他大爷是学校教导主任,看到这书,发现瘟疫一般,立即报告戴校长。校长带队来到班里查了三天,没有一个人承认看过。方红旗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又2挨了大爷几次打,最后也没有结果,这事儿不了了子。
后来,曹老师看到青春和向军在一起,用疑惑的目光多看两眼,青春心里不停的打鼓。曹老师说:“你们两个合穿一条裤子,不是啥好鸟。”
两个人琢磨,确定老师没有证据,不会对他们下手。向军笑道:“曹老师该感谢我们弟兄两个,他马上就兵强马壮了。明年高考,说不定会有女同学“带糕”考上大学,这些同学不光自己吃了商品粮,把儿女的户口问题一次性解决,还不得感谢我们俩?”
青春说:“你小子懂的挺多,我算明白了,你不是啥好鸟,小心以后生儿子没有腚眼儿。”
二
向军最受班里男生女生宠爱,连曹老师看到他都是脸颊马上长满笑容。因为他不光穿着打扮光鲜,还很会讨女孩子喜欢。向军个头不高,脸很白净,大眼睛,很帅气很机灵。他是红庙集上的人,他爹李春望吃商品粮,在县交通局当工人,每个月能拿60多块钱。这么多钱对青春来说是笔巨款,他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
向军的老妈在红庙集上做个小生意,卖些调料干菜。这是乡村办喜忧大典事儿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乡长书记支书村长也不例外。做生意手里的活便儿钱多,向军吃的穿的比青春都要好。
青春穿的是老妈纺线织成的粗棉布做的衬衣。向军穿的是白的确良,衬衣亮的刺眼,身上铺了一层雪花一样。穿这种衣服的人,在班里只有他和曹老师,校园里有戴校长和教导主任,整个学校加起来也就十多个人。谁穿这种衣服,家里肯定有吃商品粮的人。向军骑的自行车也是最亮眼的,上海飞鸽牌大链盒26轻便自行车,八成新,和刘援朝那辆样式差不多。他大姐夫从省城里托关系花高价给他买的。不说钱,单全国粮票就贴补了200斤。车子上的烤漆能当镜子用,铃铛比镜子还清晰。常有同学在铃铛前做鬼脸,伸舌头,晃脑袋,铃铛上便出现变形的脸。也有同学恶意的摁,铃铛狂响一通,闹钟一般。向军出来骂几句,同学笑笑走开。
向军被女同学喜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带的咸菜好吃。农村的学生都是从家里带馍到学校。菜也是自己腌的咸菜,是老妈做的豆糁。这是一种很口味独特的咸菜,做起来很麻烦。
夏天,每家的女人都会煮几斤黄豆,拌好面和盐,放在阴凉的地方,让它长出绿色的苔藓。买几个上等的西瓜,用一个小口的瓦罐,把黄豆、西瓜瓤搅拌一起,放些鲜花椒和大料,把缸口封好发酵,阳光下暴晒。半个月后西瓜烂成了水,和豆子融合在一起,粘糊糊的就算好了。这种咸菜放的时间越长越好吃。
豆糁好吃好放好做,最关键一点是晒豆糁的时候要封好缸口,一不小心里面就生了白色的活虫,两头尖的那种。当时没有塑料布保鲜膜之类的东西,女人们用家纺的棉布封口,棉布有缝隙,容易让白虫钻进去。
青春至今都没有弄明白,无论老妈用绳子缠多少圈封缸的布,几天后,菜里面总有虫在蠕动。这时候咸菜已经发酵好了,颜色有紫有红,虫在里面上下钻动,画面如露天的乡村茅坑一样,让人直想呕吐。尽管如此,女人决不会把这坛咸菜扔掉,扔了不但浪费10多块钱的西瓜黄豆等原材料,更重要的是,立秋一过,豆糁做不出来了,一家老小一冬一春没有咸菜吃。
青春几次看到这个场面,感到恶心的要吐,坚决要求老妈把菜倒掉。“我宁愿饿死也不吃这种菜。”
尹秋叶把青春骂了一顿:“井里蛤蟆酱里蛆,这种东西看着恶心,实际谁也躲不开,这是公认的脏。这种虫,干净,城里的大厨子叫它肉芽儿,好多贵人掏钱买都买不到。不信,你到村长家看看,他家豆糁里有没有?”
青春真去村长孬货家。看到孬货从菜坛子里掏出一小碗豆糁,先是纫线一般,仔细挑捡着上面漂着的活物。两只鸡在旁边扬着头,不时吃着孬货给他们的食品。没有的时候,鸡会讨好的望着孬货,不停的唱着歌儿,像是给孬货舒筋活血拍马屁,和孬货关系很铁,很亲切的表情。
孬货挑完了,蹲在地上,用窝窝头沾着豆糁的汁液,大口往嘴里塞馍。他把豆糁吃得见了底,青春看到碗底竟然有两个又粗又大又肥的白虫在涌动。孬货很随意的用筷子夹起来,扔到地上,两只鸡又“咕咕”叫着过来,啄了啄,虫被叨进嘴里,伸伸脖子咽进肚里。孬货继续埋头吃饭,用窝头沾剩余的豆糁,波澜不惊,那虫子与他无关的样子。
青春问:“孬货哥,你扔的是啥玩意儿?”
孬货说:“肉啊。”
青春说:“肉你怎么舍得扔了。”
孬货说:“青春你别给我装大头,你是屎壳郎讲卫生,净装假干净。这玩意儿要是多了,我才舍不得扔。用油一炸,绝对是上等好菜。听说过没有,城里有高级领导就爱吃这个,他们有厨子负责,专门用生猪肉生肉芽。把一块儿生肉放到无菌室里几天,猪肉腐烂长出虫,专门加工给领导吃。这东西最有营养,高蛋白,无脂肪,是长生不老肉。”
从此,青春看到菜里蠕动的东西,心里平静多了,慢慢也习惯了边吃咸菜边从捡虫。虫子过了秋天自然没有了,菜也干净了。
从乡村来的同学们吃的咸菜豆糁,向军却不吃。他从家里回校成了班里所有女孩的期盼。向军包里带的是白面馒头,最次的馍也是金银花卷。更馋人的是向军带一些腌黄瓜、糖蒜之类的咸菜,还有那种切成细细的条,酱金色,上面伴着芝麻的酱腌萝卜丝。听说要八毛钱才能买一斤,村里人见都没见过,没几家能买咸菜吃。猪肉才七毛五一斤,买一斤咸菜能买一斤大肉了,谁都知道肉好吃,有这个闲钱宁愿买肉吃,决不会买咸菜,除非缺货的人才这么做。
吃饭的时候许多男女同学都凑到向军面前,说是给向军帮忙腾空咸菜瓶子和馍篮子,其实就是为了尝鲜吃他的咸菜。人无论穷富,都要个面子。有钱的人吃鱼翅,绝对不会去吃粉丝。尽管有时候饭店把粉丝当鱼翅卖给官宦,你吃完也不会承认吃的是粉丝,要的就是装逼充愣的感觉。
向军带的咸菜吃完了,马上请假回家去拿,好像他家的咸菜很多,总也吃不完。班长黄爱叶和许多女同学都和向军套磁,争着帮他干些值日写作业的活儿。没多长时间,青春看到向军回家的时候,有女同学坐着向军的自行车走了。
三
青春喜欢一个叫四花的女同学,两个人刚有那个意思。谁也没说透,是从对方眼神里感觉出来的。
学校的男女私情,开始都是这种感觉。
青春问向军:“四花一看我,我心跳加快,热血横流,真想逮住谁咬一口才解馋,不知道是为啥?”
向军说:“你们俩有事儿了,来电了,这就是爱情。”
四花和青春有点儿驴尾巴吊棒槌的亲戚。四花是尹秋叶的邻居,青春姥娘家的人,论辈分青春得叫姨。两个村不远,同学之间常结伴上学。每周末,四花和青春相互叫一声,然后和其他同学一起走。走着走着,就和别的同学分开了。两人就这么走着,谁也不说话,低着头,慢抬步,很不在意周围的一切,很无聊的神情。有时候互相不经意的看眼,两个手电的光束碰撞交叉一下,又怕纠缠在一起,赶紧躲开。青春感觉四花眼睛里有很过瘾的东西,像红庙集上卖熟食摊位边上的酱牛肉锅,飘着肉香,很远就能闻到,很解馋。
地里的麦子刚收完,青春和四花走在农田边上。几个同学在前面说笑,全不管这两个人在后面磨蹭。一只“卖油虫”站到四花身上,青春脑袋里突然生出一个渴望。
青春慢悠悠的说:“四花,我和你说哈,你身上有一只虫。”
四花一听,反映很快,“妈呀”一声尖叫,爹死娘嫁人一般,然后一下钻进青春怀里。青春很男人的抱着她,很麻利的顺手把四花身上的虫子给拍死了。青春抱着浑身还在颤抖的四花,拍了两下,算是安慰。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青春心底串起了一股无名的火,心里窜出一阵冲动,头脑里想起了向军和他说的那些事儿,汇聚在一起成了一个大胆:“今天要尝尝小妮儿舌头是啥味儿。”
青春咽了一下口水,开始绕弯子,兜圈子:“四花,你中午吃啥了,嘴里这么香?”
四花说:“吃了一个甜瓜。现在还有香味儿?”
青春坏笑:“是吗,让我闻一闻,是啥甜瓜?”
四花看青春贼嘻嘻的笑,猜出了他的不良动机。就是傻姑娘也明白,孤男寡女在野地里,男人非要闻人家女孩儿嘴里是啥味儿,肯定居心不良。
四花一边躲闪一边说:“我是你姨,你敢对长辈无礼?”
青春笑:“邻居辈儿,瞎胡混儿,什么姨不姨。”
四花道:“那也是你姨,你得先叫我一声姨。”
青春心里想:“本来该叫姨,多叫几声也不亏,先把小妮儿哄高兴了再说。”他站住,对着四花甜甜的喊了一声“小姨”,四花竟闭上了眼。青春趁机凑上去,在四花红红的小嘴上点了一下。6月仙桃一般,甜丝丝,鲜嫩可口,滑溜溜,如煮熟的元宵。
这一口算是把窗户纸捅破了,青春开始尽男朋友的责任,对四花处处呵护,像小夫妻一样。
《行长的隐秘情事》独家发布于 时代中文网,本站提供《行长的隐秘情事》最新章节阅读。